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双声话语"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静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声话语   《弗兰肯斯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双声话语是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本文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两位主要女性形象,指出了在表层故事掩盖之下作者表达的更深层的,更不易理解,更不易为社会所接受的意义层次,涵盖了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论17年历史剧创作中女性话语的形态与特征
作者: 温潘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拟代女性写作”   双声话语   17年历史剧  
描述: 建国后17年间的历史剧创作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和女性话语的言说是由男性史剧家们代言并完成的,这其实就是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拟代女性写作传统。男性史剧家们通过历史女性形象曲折隐晦地表白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归属和对政治文化权威的臣服,并以之演绎各种流行的政治理念。历史剧呈现出一种双声话语的不协调状态,共同的类的特征遮蔽了女性的自然特征,使得对历史女性形象的刻划有明显的公式化与符号化倾向,包括对爱情题材的表现。只有少数史剧家尊重并赋予女性历史人物形象以自己的意识与声音,但较之20、30年代史剧中女性以叛逆姿态的隆重登场
叙述者背后的"他"与"她"——《帕梅拉》与《亚当·贝德》性别意识比较
作者: 阳雯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双声话语   男权思想   女性主义  
描述: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双性同体”诗学与萧红的文学创作内蕴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心   双声话语   整合的创造力   双性同体  
描述: "双性同体"最初在荣格心理学中得以理论的定型,随后由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发展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价值观,"双性同体"正逐步走向作为一门诗学的位置。萧红在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以"双声话语"的文本意识、"童心"状态的整合创造力成功体现了"双性同体"诗学的文本内蕴,从而揭示了她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超前性,也更加印证了"双性同体"诗学观的价值和魅力。
挑战还是服从
作者: 刁巍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声话语   《小妇人》   路易莎·梅·阿尔科特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描述: 1832年11月29日,路易莎·梅·阿尔科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尔曼敦小城。她的作品《小妇人》一本关于马奇一家的小说为世人所熟知。通过分析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阿尔科特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阿尔科特对于传统观念的服从。本论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来解读阿尔科特在《小妇人》所表现的困惑。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这部分简要介绍作者路易莎·梅·阿尔科特的生平以及小说《小妇人》的主要情节。另外,“引言”部分还简要地介绍了《小妇人》的相关评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义理
丁玲小说中的三个女性
作者: 张目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声话语   莎菲   文化模式   丁玲   社会历史文化   旧道德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宗法观念   小说  
描述: 牛津人类学家阿登那(Ardener)夫妇曾描述过一个女性文化模型,提出女人构成一个“失声的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圈子同主宰集团的圈子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后者所包容,主宰集团指社会历史文化在一定时期的主导方面,如男性中心、宗法观念、封建势力等。而失声的集团这片未被完全包容的部分“飞地”,含着不易为主宰集团所洞察的女性生活领域,丰富的感性生活经验,或形而上的偶像模式等。女性文学则是“双声话语”,其中有“主宰”的故事和“失声”的故事,体现了失声和主宰双重的社会、文学和文化传统。本文试图从叙事入手,引入这个女性文
“双声话语”中的女性创作──对叶文玲小说的一种读解
作者: 郑淑梅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声话语   女权批评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叶文玲   女性文本   女性创作   女性自我   《无梦谷》   知识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抛离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尝试用女权批评的新阅读方式解构叶文玲小说;侧重于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了女性写作的”双声话语”状态:一方面是女作家以源自于生活实践的朴素感受和对真实的颖悟来关注描述女性人生;另一方面,又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意识,她们在写作中常常遵从于一种男权的价值尺度,用男性话语来规范女性形象。借助于“双声阅读”,我们会发现:女性文本大多呈现出一种分裂、约束状态;作品在表层的“主宰故事”之下,往往隐含有一个“失声的故事”,那是女作家在无意识状态中流露出来的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