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
南台湾建筑工人之肌肉骨骼症状调查
-
作者:
杨育升
David
Goldsheyder
高丽芷
来源:
职能治疗学会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disorders
ergonomic
人因工程介入
construction
musculoskeletal
intervention
建筑肌肉骨骼障碍
-
描述:
。105位建築工人參與此問卷調查(其中有99男性、6位女性)。研究結果顯示:有76.2%的工人曾有肌肉骨骼系統上的問題,其中肩膀疼痛(47.6%)是最常見因工作導致的肌肉骨骼系統病症。其次是頸部症狀
-
Survey of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mo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Southern Taiwan
-
作者:
杨育升
David
Goldsheyder
高丽芷
来源:
职能治疗学会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因工程介入
建筑肌肉骨骼障碍
-
描述:
。105位建築工人參與此問卷調查(其中有99男性、6位女性)。研究結果顯示:有76.2%的工人曾有肌肉骨骼系統上的問題,其中肩膀疼痛(47.6%)是最常見因工作導致的肌肉骨骼系統病症。其次是頸部症狀
-
寻找一个对话的位置:基进教育与社会学习历程
-
作者:
夏林清
来源:
应用心理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探究
置身於其中的自由
社会学习
批判自我反映
基进教育
基进学习
-
描述:
本文作者以基進教育為一推進社會變革的實踐取徑,依靠其10多年在工人運動與草根婦女運動中的實踐為閱讀論述的探針,對歐洲批判心理學及美國基進教育理論與行動科學理論進行解讀與整理。社會「實踐」與「論述搜尋
-
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的男性形象解析
-
作者:
杨慧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尼玛
男性形象
阿尼姆斯
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二元对立结构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新兴的阶级——职业人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作对于男人开始变得至关重要,以致于男性权威形象不得不建立在工作的成就上。男人需要借助工作来控制自己,进而控制他人。乔治·爱略特,作为一位职业女性,在当时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不得不时常与她的男性同行以及社会的男性权威意识谈判,对传统的男性权威形象持有自己的观点,并把这些观点反映到她的小说中。《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主人公代表职业人士阶级(后人多称为中产阶级),乔治·爱略特通过代表传统男性权威
-
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
-
作者:
赵峻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维双重性
哈代
长篇小说
-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本文以哈代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中的多维双重性及其意义。
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多样性已为中外学界所公认。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语言,常常交错在一起。他总是将自然之子与更为多变的现代型人物并列在一起,他对双重性格的女性形象的刻划则更为成功。哈代把象征手法以及悲剧力量和传记成分、民间传奇和浪漫情调揉合在现实主义之中。在后期小说中,哈代则更多地揭示了人的心理的双重性。人们往往用悲观宿命论来解释哈代的思想和创作,或
-
形而上欲望的幻象
-
作者:
赵山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卡夫卡
形象
形而上欲望
-
描述:
卡夫卡的研究者大多将其作品置于某种宗教或哲学模式之下,而对其作品中的形象世界却很少关注。事实上,卡夫卡作品中的形象凝聚着他对世界以及人的存在的复杂体验和深刻看法,卡夫卡研究中的许多问题也只有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才能得到较好的理解。卡夫卡作品中的每一类形象都具有多层面的内涵,是作者解脱自身存在困境的努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展开。本文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四类形象(包括其变体)进行分析,力图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并推动卡夫卡研究。这四类形象是:父亲形象、女性形象、动物形象和异国形象。本文根据卡夫卡不同创作阶段的特征,紧密结合对具
-
海明威成功的基石
-
作者:
黄利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功的基石
海明威
《在我们的时代里》
-
描述: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公认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第一部成名作《在我们的时代里》,而国内外学者对这部短篇小说集却评之甚少,肯定不足。鉴于此,本文试图阐释《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主题、人物形象、对女性的态度及其艺术表现诸方面,并从而论证该小说集预示了海明威此后创作的美学思想、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它是海明威成功的基石。
首先,《在我们的时代里》鲜明地反映出海明威毕生创作之主题:战争、“斗牛”、暴力、死亡。继这部作品之后,作者沿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反
-
生命、生存价值的探索者
-
作者:
朱勤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价值
女性命运
萧红
生命意义
-
描述:
“五四”以来,许多思想启蒙作家在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的影响下,坚持“文学为人生”的创作原则,自觉担负起“改造国民灵魂”的责任,将创作视角投向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及麻木的精神状态,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引起疗救的希望。
萧红,这位呼兰河的女儿,就是在鲁迅思想观、创作观的影响下走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的。她的笔触始终对准家乡的平凡百姓,反映他们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的痛苦生活,揭示他们蒙昧、麻木的精神病态,进而审视人的生命意识,反思人的生存本相,追求人的生命意义
-
爱默生式的得墨忒耳:为威拉·凯瑟辩护
-
作者:
龙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自我回归
原型
爱默生
凯瑟
得墨忒耳
-
描述: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 (Willa Cather, 1873--1947)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在其接受赞誉的同时,凯瑟也被指责为逃避现实主义者。同时由于凯瑟作品涉及面很广,而各流派批评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对凯瑟及其作品分析的片面性。现实主义观点认为凯瑟是推崇女性令人同情的无私忘我精神的作家,而浪漫主义观点则认为她是位赞扬追求自我精神的作家。这两派观点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本文认为只有把凯瑟放在美国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下研究,把她的生活,经历和意识同作品解读联系起来,才能揭示作品的深层涵义,才能对凯瑟形
-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Northanger Abbey
-
作者:
周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女主人公
婚姻道德观
婚姻观
-
描述: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最为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是她最早写成、却是她死后最迟出版的小说。从成书至出版相隔十三年。历经几番周折与修改,先是书商用十英镑买下这本书稿却不出版,接着是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出十英镑买回,最后奥斯丁根据自身十多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此书作了重大修改,但该书在她死后才得以出版。
该小说描述了一位普普通通、过于天真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她到繁华的巴思度假,有幸结识并爱上了富家子弟亨利·蒂尔尼牧师;而亨利的父亲,古怪势利的,受到追求凯瑟琳的约翰·索普的虚荣之辞的欺骗,以为她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