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徐静蕾:随意很好
作者: 张力   来源: 时代风采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意   生活状态   偶像   都市   生活中   归来   父母   爱情   自然   女性形象  
描述: 那个《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中凄美的吕越,那部《爱情麻辣烫》中飘逸的神话女人,徐静蕾,中国影坛现如今难得的清纯玉女,走红了影坛,引来了关注。走近徐静蕾,发现她是一位生活得那么自然的演员,平淡、朴实,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也没有曲曲折折的花边新闻,有的是一颗敬业但却不刻意,自然且懒散的女人心。这正是徐静
羽西因美丽而记住的名字
作者: 清水   来源: 医学美学美容·美颜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化妆品   少女形象   东方   精心设计   亚洲人   芭比   世界潮流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描述: 2000年,女孩子们发现商场里除了金发碧眼的芭比娃娃外,一个黑发、黑眼睛、长着一张美丽东方面孔的娃娃让她们豁然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同样的东方魅力。“她”不是简单的古装翻版,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祝福,是一个现代、美丽、非常摩登的亚洲少女形象。就像风靡美国的芭比娃娃一样,她也有一个美丽且能让中国人轻易记住的名字:“羽西”。这个名字现在早已超出了她本身的含义,而成为亚洲女性的美丽代言。
《身临“奇”境》——性别、学问、人生
作者: 李小江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   民族文化研究   妇女人类学   贵州省   女性研究   个人经历   形成和发展   清白的名声   性别研究   婚姻生活  
描述: 书中的“奇”境,指性别研究。本书作者均为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女性研究及性别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她(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当代妇女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在书中,她(他)们从个人经历出发,生动地讲述了从事性别研究的感受。本刊摘录的是贵州省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晓的文章《我生命的绿洲》片断:“我做女人”
从男生形象看张爱玲、苏青认知方式的异同
作者: 吴兰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人性   女性意识  
描述: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男权意识的一次走神--《聊斋志异 ·颜氏》解读
作者: 徐大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氏   男权社会   《聊斋》   蒲松龄   社会秩序   《聊斋志异》   男权意识   男权传统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历来言《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多着眼其不让须眉的才智和能力,体现了可贵的进步思想和那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理想指向,但我们不能忽略那注视她们的是一双充满男权意识的眼睛。蒲松龄并未赋予这些动人的形象以真正的独立和觉醒,也并未给她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一往无前的意识。
“只为情奇事亦奇”——读《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作者: 徐天河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语言   女性形象   小说   《醒世恒言》   市民阶层  
描述: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篇话本是根据两宋之交淮安人廉布所作的《清尊录》中的一个故事敷衍而成的。富家子弟张氏恃醉戏言,欲娶民女孙氏为妻,后背约负盟。孙氏忧郁而死,为人开棺复活后前往张家质问论理,结果被当作鬼而打死。这里的孙氏只是一个恪守
试论蘩漪、安娜悲剧的同异性
作者: 钱静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启示   安娜   悲剧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俄国近代文史上出现的蘩漪、安娜这两个女性形象 ,在成长史、爱情遭际、命运轨迹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作者自身修养与价值观的差异 ,以及人物不同的家庭、社会、历史背景 ,使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性格、爱情观、价值观的差异 ,她们的命运给人们 ,特别是女性以深刻的启示。
《汉宫秋》王昭君悲剧形象特色谈
作者: 任冠之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爱国主义   戏剧   王昭君形象   马致远   《汉宫秋》   元代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民族感情   艺术特色  
描述: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含悲抱怨的昭君形象,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饱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事业人生花正红——记西北工大特聘教授高正红
作者: 王芳   曹喆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事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高正   特聘教授   女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专家   实验室   人生  
描述: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仅有的两位女性学者中,高正红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搞航空动力学研究的。在航空领域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活跃着为数不多的女性的身影,高正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带着钦佩,我们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行器设计专家高正红的实验室。
爱德娜:一个孤寂的灵魂-评凯特·肖邦的《觉醒》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人物描写   长篇小说   爱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  
描述: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 1 2 3 ... 56 57 58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