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曹禺戏剧中知识女性悲剧的历史原因及性格局限
作者: 马跃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原因   曹禺   知识女性  
描述: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 ,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文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 ,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论   女权文化   女性文学研究   接受美学   学科化   女性主义  
描述: 几年前,在一次女性文学研讨会上,一位男批评家以这样一句语惊四座的话作为他发言的开场白:“我们曾经被告知,文学是有阶级性的;现在我们又被告知,文学是有性别的”。这句话将女性文学这一命名和如今已……
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作者: 黄爱玲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发展   障碍   对策   女大学生  
描述: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分析入WTO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探讨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个体及社会形成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汇合与错位——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初期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石万鹏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错位   中国新时期文学   汇合   女性形象   性别身份  
描述: 与五四启蒙时期一样 ,在 1 979——— 1 985的新启蒙时代里 ,男女作家结成同盟 ,共同完成控诉伤痕、反思历史、呼唤改革的时代大命题 ,塑造了一批迥异于“文革”时期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男女
"吃"与"被吃"背后的女性生存本相--试论张爱玲《金锁记》的主题意蕴
作者: 陈琳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悲剧意识   长安   女性悲剧命运  
描述: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生命意识的主体流变
作者: 张玉芬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生命意识   女性性别意识   二十世纪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中国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发展动向作一次历时性的梳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在男性知识分子的启蒙下开始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主、渴望本能欲望满足是这一时期女性生命意识的主要表现。随着三四十年代大革命的发展,中国女性开始脱离狭小的个人生活圈子,走上了广阔的社会。她们叛逆传统性道德、寻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企图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文革结束,政治性和阶级性掩盖了人的其他一切属性。女性生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 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它要求人 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 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 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各自的文学领域进行文学研究。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 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 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
注视樊篱的目光——王蒙与女性写作文本
作者: 胡辛   林云   来源: 多维视野中的王蒙——第一届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蒙小说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王蒙与女性写作文本进行了分析。女性写作的细雨在几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里是难以搅起惊涛骇浪的,但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字细雨的呼喊却分明掀起了第二次浪潮。王蒙以师者敏锐的目光和兄长的关爱胸怀,始终洞察着当代女性写作的种种状态。80年代初,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呼号,西蒙·波娃《第二性》的呐喊,已隔膜着岁月的距离;创建于60年代的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学科,绚烂多姿的喧哗与骚动尚未越洋过海。但是,王蒙却已注目最早的细雨的飘落,为“方舟”一隅中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的寻觅和追求,给予了理解和支撑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 徐珊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谊   孤独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主义  
描述: 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用“浴”拯救心灵:探访《大浴》中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
作者: 宋艳珊   来源: 云南文艺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大浴女   长篇小说   文学研究  
描述: 用“浴”拯救心灵:探访《大浴》中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
< 1 2 3 ... 52 53 54 ... 91 92 9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