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现代作家性别与女性形象审美创造
-
作者:
姜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
审美
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
描述:
作家性别主体差异对女性审美形象创造有着深刻影响。从一些现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 ,由于男性本位的文化传统在作家身上的不同积淀和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审美心理的不同 ,使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女性描写产生不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风貌
-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
-
作者:
邓颖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
-
描述:
该论文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界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五分之一个世纪来女性文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已然逝去的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来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对西方?
-
在真情与理性之间徘徊——论“三言”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
作者:
刘军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
真情与理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 ,“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 ,对个性的张扬 ,对性的释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 ,而同时 ,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 ,这一矛盾的产生 ,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 ,作品仅仅是从表面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人欲张扬的状况 ,女性依然必须把言行纳入传统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 ,个性解放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 ,所以大量女性在情爱追求过程中 ,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
-
从曹禺戏剧两类女性形象看其创作心态和审美风格的变化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风格
创作心态
魔女
曹禺
女性形象
天使
-
描述:
曹禺戏剧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 :“魔女”和“天使”。“魔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早期追求原始生命力、回归自我、反抗压抑的情欲 ;“天使”形象反映了作者后期回归传统、逃避自我、认同社会规范的心理。两极化女性形象影响了作家的审美情趣和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生命之美”转为“爱情之美” ,从热烈激荡转为平淡深沉。这是西方审美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在作者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冲突
-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
-
作者:
李慧
安刚强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图景
地母精神
女性人物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
-
妇女组织的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及其资源动员——以“热心大嫂”服务中心为例
-
作者:
张洪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网
社会资源
-
描述:
本文采用质的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描述了妇女组织在建立"热心大嫂"服务中心时所有资源的来源渠道,探究了组织的社会资本和个人的社会资本在动员资源过程中的作用和能力.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说明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以及转型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观念、妇女组织的性质以及妇女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决定了妇女组织中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在组织资源动员的过程中的共同作用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
-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续)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经验
方法论
现象学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视角
理论思考
回到事物本身
学科建设
-
描述: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
边缘化、个人化、唯美化——林白的女性写作特点
-
作者:
刘绍武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欲望
女作家
性别歧视
女性写作
林白
边缘化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经济建设为中心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转型、文化意识形态“大地震”的断裂与组合的时代,中国当代女性在反对性别歧视、反抗性别遮蔽、追求性别平等的斗争中虽遭遇严峻的挑战,却仍在艰难跋涉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女作家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笔来反映、讴歌或反思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女性形形色色的行为。而九十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24-1955)
-
作者:
史立丽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女子实业
妇女储蓄
妇女运动
银行业
-
描述: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是近代上海唯一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银行,它是近代妇女运动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该行从1924年创立一直到1955年公私合营结束.长期以来,该行秉持一种稳健的经营作风,从而得以在时局频繁变动中生存31年之久,堪称近代女性创办、经营实业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同时,它也见证了近代上海几十年的...
-
浅析《激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立英
来源: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专制制度
悲惨命运
鸣凤
牺牲品
封建专制主义
巴金
三十年代
激流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以《家》为代表的《激流三部曲》(《春》《秋》),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的怀着极大的悲愤和深刻的同情,通过众多不同阶级、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的。她们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是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们的血泪、忧伤、痛苦、牺牲,以及她们的觉醒、抗争,对当时
<
1
2
3
...
49
50
51
...
91
92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