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才女”与“文人”的双向建构:略论晚明传奇中才女形象的“文人化”
-
作者:
蒋小平
来源:
戏曲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向建构
戏曲研究
作家
文人化
晚明文人
元杂剧
明传奇
女性形象
才女形象
男性文人
-
描述:
在晚明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女性的美貌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强调,即使是元杂剧中的典型女性,如《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剧作家突出的还是她们与恶人周旋的胆识和智慧。这与晚明传奇作家着力颂扬女性在诗词歌
-
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试析二战期间美国战争海报的女性视觉形象
-
作者:
窦晓冬
俞振伟
来源:
军事记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象
二战期间
美国
海报
女人
女性形象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
在舆论战中,广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广告艺术形式与政治军事需求相结合的战争海报,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大放异彩。《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战争海报中女性视觉形象的分析,提出了在战争广告中采用某些女性特质充实视觉形象的方式,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
维吾尔族妇女“恰依”初探——以新疆喀什市、疏勒县维吾尔族妇女“恰依”为例
-
作者:
徐黎丽
李智环
玛丽亚·雅绍克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维吾尔族
“恰依”
-
描述:
“恰依”为维吾尔语,其词意相当于汉语的“定期聚会”。如今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妇女走进定期举办的“恰依”,通过聊天、诉苦、互助而结成真诚的友谊,表现形式则与维吾尔族传统的饮食和歌舞密切结合。这种集娱乐与互助为一体的民间妇女组织在现代维吾尔族妇女生活中大放异彩,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家庭及社区价值。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
文本
亚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行为而统一起来。
-
《水浒传》:男性英雄视野下的女性观
-
作者:
喻进芳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实用
男权
厌女
女性
-
描述:
《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行侠仗义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的生活被男性所规范,体现了父权为基础的忠义英雄对女性的愿望与要求。
-
女性的“他者”化:从性别视角看《尘埃落定》
-
作者:
张锦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尘埃落定》
性别视角
女性
-
描述:
本文从性别视角审视《尘埃落定》,认为这部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被他者化了,主要表现在女性人物并未构成小说的写作重心、作者对女性的观照上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失败等等。
-
女性主义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
作者:
张灵
石姮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诉求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对女性主义概念进行了探索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当今新闻媒介中的三种被歪曲的"女性形象",提出了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真实性、完整性呼求。
-
张爱玲前期小说女性的悲剧命运来自何方
-
作者:
顾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女性形象
前期小说
-
描述:
张爱玲以独特叙事视角,传统和文化、人性与命运、爱情与婚姻等视角揭示了其前期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源于女性的文化与传统的负重、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女性对自己爱情与婚姻的非理性扭曲。
-
笼子中的女人:论《占有》中爱伦.贝斯特的生存困境
-
作者:
吴建玲
蒋显文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日记
中型空间
爱伦
-
描述:
女性的人生困境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主题之一。本文借助Kellerman的空间理论,通过分析A.S.拜厄特名作《占有》中爱伦这一追寻思想自由的女性形象,揭露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
-
从《红王妃》看德拉布尔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陈胤汶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王妃
叙述技巧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德拉布尔在其近作《红王妃》中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女人的人生经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德拉布尔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和叙述技巧,鼓励女性同胞们一起努力,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