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
作者: 易光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文化功用   女性作家   创作行为   男权文化   两性对抗   女性主义批评   《纪念》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描述: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易光写作本文至少缘于两个决定性动因。一是赵玫发于1996年春的小说《偿还》。这个短篇是一个线索单纯的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是那种读者习常见到而又乐此不疲的题材:爱和性,秋是小有名气而又约略有几分潦倒的画家,简是有残疾...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
作者: 李广仓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主人公   精神漫游   象征界   叙事者   “镜像阶段”   《活动变人形》   家庭   心理历程   文化性格  
描述: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李广仓主持人许树森:自去年下半年“北京文学季评”开栏以来,已有“北京文学的现状与流向”、“北京女性文学”、“关于文学现实主义”三组专题讨论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关注。从本期起,我们准备用三个季度的时...
90年代中国文学十大景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   二元对立   中国文坛   共享空间   文学格局   惯性思维   女性文学   文学实践  
描述: 杨匡汉在《南方文坛》1997年6期撰文概括了90年代中国文学的十大景点:1.共享空间的形成。90年代的文学实践促使人们以新的文化认同避免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而转换为对官方的、精英的、大众的文学所构成的“共享空间”的确认。2.都市文学的兴起。3.女性文学的潮流。文学中
陈寅恪“红妆”研究与《红楼梦》
作者: 刘克敌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红楼梦》   红妆研究  
描述: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评价方面,认为《红楼梦》是大事均有所本的写实之作,后四十回亦为曹雪芹所写,全书结构不够精密等。二是在红校研究方面,经常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将其所赞颂的历史上的真实女性(如柳如是及《再生缘》的作者陈瑞生)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林黛玉)进行比较,从而寄寓自己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等诸多情怀。
“走”与“留” “爱”到“悟”
作者: 陈迪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尔茂   繁漪   《玩偶之家》   精神反叛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内心冲突   女性形象   “爱”   《雷雨》  
描述: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70年代的挪威,分别出现了一位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这就是《雷雨》中的周繁漪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一个在两代人的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繁漪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而娜拉则抛弃了玩
一次不够成功的“颠覆”:评《玉娇梨》、《平山冷燕》的“佳人模式”
作者: 聂春艳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玉娇梨   男子   平山冷燕   才子佳人小说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颠覆”   社会心理   性别角色  
描述: 《红楼梦》指责才子佳人小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长期以来似乎已成定论。这种说法用来批评后来的摹仿者在艺术上创造乏力而陷入公式化和程式化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还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正因为才子佳人小说在内容基调与表现形式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所以才形成了一股“合力”,共同体现了社会的时代的文学思潮。尤其是此类小说的开山之作,即天花藏主人所创作的《玉娇梨》、《平山冷燕》,不仅首倡之功未可抹煞,而且其首创的女性形
浅说红楼梦的悲剧结构
作者: 欧阳杰   来源: 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小说评论   女性形象   悲剧结构  
描述: 中国悲剧历来擅长伤逝之嗟。“逝者如斯夫”如大音稀声.其中无所在包的沉痛无奈、惆怅遗恨令人不绝于耳.不尽于心。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用尽一生心血所谱写的鸿篇巨制《红楼梦》,便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其所创造的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系列的悲剧,唱出了震荡乾坤的封建末世的哀歌。正如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言,乃“彻头彻尾之悲尉也”,
苔丝悲剧命运成因论
作者: 顾红曦   来源: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因论   悲剧主题   资产阶级道德   命运观念   “性格与环境小说”   英国资本主义   星球   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悲剧命运  
描述: 一、苔丝的悲剧命运 在西方批评家看来,《德伯家的苔丝》不仅是哈代最伟大的小说,而且也是英国文学中的伟大作品之一。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造的女性形象中的皇后。她具有倾国倾城的美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质朴、厚道,心地纯真善良,能容忍一切不幸,
从“奋斗-和谐”到“奋斗-失败”:简·爱、苔丝比较谈
作者: 刘欣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奋斗   苔丝   爱情   自我求证   简爱  
描述: 简·爱、苔丝是在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在与自然、社会的抗争中,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求证着自身的价值,显示出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正是她们在自我奋斗的历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差异又决定了她们最终不同的命运.
《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讲解
作者: 刘继华   来源: 英语自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形容词   论述   及物动词   省略   课文讲解   派生   科技发展   未来学家   迅猛发展  
描述: 灵活。1.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Would 此处表示意愿,可译为“肯”、“愿”等。请比较课文第四十行
< 1 2 3 ... 47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