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难得舍弃也难得皈依——从徐坤创作流程的变化看90年代女性创作的流浪心态
作者: 李掖平   赵恩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创作流程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徐坤  
描述: 难得舍弃也难得皈依——从徐坤创作流程的变化看90年代女性创作的流浪心态
情爱红尘中的虚无与实在—试析张爱玲小说创作兼论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王东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曾捧着巴金和穆时英的小说做成名梦的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代表,她的创作上承上海滩洋场文学余韵,下启现代文学汹涌大潮,为十数年魂魄交响、色彩斑斓的海派文学做了一个凄楚隽永的休止;同时影响了另一个时代无数人的创作。在抗战中的“孤岛”,张爱玲以海派文化底蕴为思想命脉,于民族精神积淀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深刻契合中,精心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境和文体,用一种非意识形态的语言,独自体悟和再现中产阶级及市民阶层的生存境遇,在世俗、琐屑、窘迫的都市生活中发掘点滴的乐趣和美,用精致、孤寂、苍凉、忧伤的感性参照展示“乱
争取新的辉煌
作者: 陈慕华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妇联组织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联合会   男女平等   五十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党的领导   妇女权益   妇女工作  
描述: 今年是我们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第五十周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代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工农兵学商各界妇女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妇女组织。五十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妇女工作者和全国妇女的艰苦努力和奋斗,她名副其实地成为我们党联系群众的坚实桥梁和纽带,成为国家...
从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作者: 霍克冬   来源: 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虽然在男性的笔端下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女性形象,但女性自己描写自己——文学中的女性话语毕竟显得孤独,这也使得死亡成为女性形象在更多的文本中呈现的方式。安德森与张爱玲对女性形象死亡的关注,使我们不能不反思文明的苍白。《森林之死》中这位姓格兰姆斯的女人,是安德森勾
泰戈尔笔下的“寡妇世界”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解放   寡妇   妇女观  
描述: 笔者认为,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中有一个以寡妇构成的特殊的女性形象群体,这是有史以来从一个作家笔下诞生的人数最多、内涵最丰富、形象最鲜明的寡妇世界。泰戈尔基于人道主义立场,揭示了诸多被遗志和忽视的寡妇问题,并通过对这些女性的以多磨难为基调的特殊经历的刻画,揭示了其艰难的生存状况和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性,表现了泰戈尔进步的妇女观。
永恒的精神财富
作者: 罗琼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全国妇联   经常工作   工作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精神财富   勤俭建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央书记处   妇女工作  
描述: 须臾之间,五十春秋飞逝。妇女“一大”、“二大”庆祝摆脱压迫、翻身解放的喜泪仿佛还留在面庞;“四大”发出“四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化”的最强音还在耳旁回旋;世纪之交“八大”创新业的号召更让我这88岁的老人心潮澎湃。亲身经历了五十年妇女运动辉煌历程,目睹...
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
作者: 丁芸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   思嘉   《飘》   密契尔   艺术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小说  
描述: 本文探讨小说《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为内核的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认约这是《飘》畅销流传的根本原因。
世纪末的追思---秋瑾重读
作者: 王炜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评估   心路历程   秋瑾   女性主义  
描述: 该文试图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视角,检阅秋瑾阅读史,窥察秋瑾的人生、心路历程,并对秋瑾在女性文学史上的意义试作价值评估.
最是人间留不住:读林徽因的文化之美
作者: 陈汉波   来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梁思成   费正清   梁启超   文化交流   林徽因   金岳霖   知识女性   林长民   中国女性  
描述: 中国女性之美,我看重掩盖于容姿下的文化之美.可惜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女子以貌取人,无才便是德,即使象李清照、朱淑真、管道升、柳如是那样的知识女性,其才华也不过似散落在男性文化时空中的零星萤火,隐隐约约,难显文化个性之美.直至“五四”前后,国门洞开,新思想、新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碰撞、交融中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幸运的时代!幸运的时代再造了一代幸运的女性——释放小脚,走出闺阁,婚姻自主,男女同校……从此,中国女性开始摆脱人身依附,开始走向自主、自强、自立之路;从此,中国女性形象因涵泳文化精神而渐
婚恋关系的悲剧况味——萧飒《深巷斜阳》的美丽与凄婉
作者: 古继堂   来源: 台湾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要人物   悲剧   复式   封建婚姻制度   女性命运   心理描写   婚姻自由   男主角   婚恋关系   短篇小说  
描述: 台湾小说界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小说家。他们共名“萧飒”,均为名家。但是,他们同姓不同性(性别),同名不同性(个性)。由于他们享有盛名,均有巨大实力及自己的天空,因而并行不悖,从未发生过名誉授权诉讼。这两位男、女作家萧飒,又均以描写女性生活,刻画女性形象见...
< 1 2 3 ... 44 45 46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