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乖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吗?——译《聪明女孩不再让步》有感
-
作者:
刘平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聪明女孩不再让步》
书评
女性价值
图书翻译
-
描述:
《聪明女孩不再让步》的作者——德国心理学家乌特·艾尔哈特曾以《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一书一举成名。 在《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和后来出版的《每天坏一点点》这两本书里,乌特·艾尔哈特公开否定传统观念中那种温顺、友好、谦逊、大方、善解人意的典型女性形象,提出: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正确的道路。坏女孩“能来人间,照样能上天堂”。她所说的“坏女孩”,指的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和实际意义上的坏没有任何关系。“坏的含义并不仅仅限于向前挤,更多地攻击,或是明确地表达自己
-
夹缝中的女性人生——论《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关合凤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寻求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
-
浅谈《喧哗与骚动》中三个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邹秀荣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尔西
凯蒂
南方妇道观
康普生太太
-
描述: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代表人物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因南方妇道而受害且堕落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爱憎分明、善恶是非的思想感情。他鞭鞑、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
活在文字中的《库麦荣》
-
作者:
黄翠兰
翟雅丽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纸艺术
子午岭
王顺山
贾平凹
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
传统女性
现代女性
民间文化
小说
-
描述:
有学者曾指出 :“女性的生存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这种观点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正因为如此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至今 ,人们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探讨着女性生存的话题。作家们也乐此不疲 ,在创作中不断地打造女性题材的天空 ,创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贾平凹就是这些作家中的佼佼者。自 2 0世纪 70年代出道以来 ,这位以擅长描写女性形象而著称的作家 ,以其结构与诗意方面“孙犁式”的神采与风骨 ,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青年女子的形象。在 2 0 0 2年第 10期《人民文学》上 ,贾平凹推出
-
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创作论
-
作者:
金文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男权社会
生命意识
性别歧视
诗歌意象
诗歌创作
女性自我
女性诗歌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诗歌
-
描述:
在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百花园中 ,“盛开着一簇使人颤栗的‘黑郁金香’。它卓尔不群 ,神秘而迷人 ,浑身散发出砭人肌骨的寒气。它直接地糅杂并倾诉着女性所有的痛苦、敏感、悲剧的命运和愤激的抗争。女诗人们一反传统美学观与诗教伦理为女性划定的某些尺度和限制 ,以一种大胆直白的‘自白’话语 ,近于神经质的敏感、偏执和无所顾忌的情绪宣泄 ,撕破了传统女性的形象 ,并强劲持久地冲击着诗坛的审美思维惯性”① 。这簇凄艳而娇美的“黑郁金香”就是本文将要重点论述的女性主义诗歌。毫无疑问 ,女性主义诗歌是女性诗歌的一种类型 ,是体
-
萧红作品女性形象之探讨
-
作者:
苗祎
来源:
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直善良
萧红
坚强挣扎
女性
愚昧残忍
-
描述:
农村的贫穷妇女是父权社会与传统观念的受害者,但又是不自觉地维护父权制度与传统观念的害人者。要想唤起她们的觉醒,就必须唤醒她们的解放意识、主体意识、价值意识;要从根本上改变她们屈辱、不公平的命运,就必须革除腐朽的传统意识。
-
子君——男性主体言说下扭曲的女性形象——《伤逝》散论之三
-
作者:
缪启昆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鲁迅
男性主体言说
《伤逝》
扭曲
-
描述:
《伤逝》中的子君,是个令评论界争论不休,迷惑不解的人物。无论是涓生的“怒其不争”,还是鲁迅的“哀其不幸”,都是被潜在的男性主体意识扭曲了的误解。涓生将她的“奉献”曲解成“索取”;鲁迅则把她的“刚强”当成了是“柔弱”。对这个谜样的人物,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沉沦”——《红楼梦》与《家》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
作者:
陈建微
孙良好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生存价值
自我意识
《红楼梦》
悲剧女性
-
描述: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
抒张个性 追求自由:梅娘水族系列小说中女性形象
-
作者:
王艳荣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中行
封建宗法
读书界
生存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命运
知识女性
系列小说
弱女子
人格独立
-
描述:
提起梅娘,在40年代的读书界是尽人皆知,无人不晓的。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了一次"读者喜爱的女作家"调查活动,活跃于上海沦陷区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和东北
-
精致而易碎的“古瓮”:田纳西·威廉斯剧中的南方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武文泉
汪卉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南方女性形象
田纳西·威廉斯
文学研究
剧作家
剧本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战后崛起的现代著名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3部戏剧。这位生于南方且热爱南方的剧作家对南方的破落和传统的失落倍感痛心,而他笔下的南方女性人物又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她们像希腊古瓮一样精致而易碎,她们在各自不幸的遭遇中挣扎、抗争,却未能使自己适应那个弱肉强食的现代工业社会。正如理查德·吉尔曼所言:田纳西·威廉斯的真正主题是生存的痛苦,不是生存的悲剧,以及面临苦难时人类尊严(不是灵魂)的沦丧。……对威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