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50 条
-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女性主题特征
-
作者:
牛建伟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孤独感
反抗性
女性主题
幻灭感
恐惧感
-
描述:
曼斯菲尔德把她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很少受英国作家重视的短篇小说创作,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用手中的笔,融进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描写了她的同类在闯世界的奋斗中所遭遇的坎坷磨难,刻画了广大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所迫下产生的孤独感、幻灭感、恐惧感和她们的叛逆和反抗性,道出了她们深沉的思考和无声的叹息,表达了对她们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愤慨之情。
-
男权传统中的女性意识──评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
-
作者:
王瑞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消解
女性存在
行为监视
男权传统
-
描述:
英国小说家托尔斯·哈代不但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对比,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独立自主的女性,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独有的女性意识。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在与男性的爱情、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需求,对抗着男权传统对女性自我存在、自我需求、自我表达的干涉和压制。
-
开掘痛苦灵魂深处的微光──简析巴金对人物悲剧的处理
-
作者:
辛志凤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痛苦灵魂
汪文宣
巴金
《激流三部曲》
无政府主义
悲剧人物
杜大心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开掘痛苦灵魂深处的微光──简析巴金对人物悲剧的处理
-
四个从家庭中出走的妇女——中外作品妇女爱情观比较
-
作者:
姜波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妇女问题
爱情观
个性解放
家庭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恋爱自由
易卜生
-
描述:
四个从家庭中出走的妇女——中外作品妇女爱情观比较
-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寂寞
人格面具
仕途坎坷
士大夫
歌妓词
象征意义
理想人格
女性形象
知己意识
深层内涵
-
描述: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
美国“自白派”诗潮中的爱俪儿——西尔维娅·普拉斯
-
作者:
孙靖
刘锴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白诗
诗潮
普拉斯
惠特曼
诗歌理论
自白派
战争
女性形象
意象
社会性质
-
描述:
美国“自白派”诗潮中的爱俪儿——西尔维娅·普拉斯
-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解读福尔斯女权思想的局限性
-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局限性
约翰.福尔斯
男性女权思想
-
描述: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多方位多视角地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生活价值观,蕴涵着强烈的社会批评意识以及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试图分析福尔斯的女性观以及女权思想在小说女性人物身上的反映,并指出作为男性作家,福尔斯的女权思想带有局限性。
-
幽婉的韵致 遥深的情怀——论《啼笑因缘》中张恨水的东方情结
-
作者:
吕建多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情调
东方情结
张恨水
-
描述:
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中流淌着浓重而深致的东方情调,而在这种东方情调的背后,潜伏着贯穿作家创作始终的浓郁而深沉的东方情结。本文力图从分析文本中三位女性人物入手,对张恨水在《啼笑因缘》中流露出的东方情结进行整体性的观照。
-
希望所在:福克纳笔下魅力女性研究
-
作者:
张佐娟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望
福克纳
女性
-
描述:
从女性视角入手,以《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老人》等作品为研究文本,结合福克纳的思想,探讨福克纳笔下那些没在清教主义、父权制、妇道观和种族主义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沉入深渊的女性,她们渐次醒悟,能够从容面对苦难,清新自然女性复现,表现出人类昔日的荣耀:同情、牺牲、怜悯、荣誉、爱等精神,这些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
五四时期(1919-1921年)妇女社团的兴起及其影响
-
作者:
张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社团
五四时期
妇女组织
-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社团从萌芽出现到成立发展分别经历了:萌芽胚胎期、生长繁荣期、趋近大众期及曲折奋斗期等不同阶段。其中,五四时期的妇女社团处于趋近大众的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本文拟从经济基础形成、社会思潮渲染、妇女运动影响及社团文化熏陶等四个主要因素,对五四时期妇女社团的兴起及其条件作具体考察,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对社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