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271 条
-
永远的象征:白先勇笔下的奇女子尹雪艳形象分析
-
作者:
张园园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研究
白先勇
女性形象
尹雪艳
-
描述:
白先勇塑造了很多蕴义丰富的女性形象,尹雪艳即是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个形象。但是评论界大都把她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然而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发现:她既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
-
论市井文学《金瓶梅》叙事范式中女性典型形象的生命意蕴
-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生命意蕴
市井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金瓶梅》小说叙事摹写的众多女性典型形象建构中,凸显着明代社会情欲声色的炽烈、欲望描述的露骨和女权意识的膨胀,事实是在旧的社会规范日趋衰弱而新的社会准则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的刻意彰显,并在某种程度上体认着世人以极端的方式弘扬人性、荡涤束缚、追逐功利的精神文化旨归。可以说,明末社会所追求的奢侈淫靡之风与思想文化领域的离经叛道契合融通,并张扬着女性生命主体抗争意识的日趋觉醒。
-
试析华语恐怖电影之中的男权意识形态话语——从新《画皮》说起
-
作者:
蔡郁婉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意识形态
性别视角
新《画皮》
-
描述:
2008年陈嘉上导演的电影新《画皮》中隐藏着男权意识形态话语的痕迹,既塑造了符合男权意识形态的刻板化女性形象,又巧妙地维护了男权秩序的完满。此外,电影在"看与被看"的装置上将女性贬为客体,从而建立起男性的主体性。
-
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白鹿原上论小娥
-
作者:
陈劲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文化反思
形象分析
悲剧命运
-
描述: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
不同文本 不同声音——20世纪40年代男、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左怀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
电视剧《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
-
作者:
李秀民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
《心爱的树》:女性视角的缺失
-
作者:
寿静心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爱的树
性别
君子
女性
-
描述:
蒋韵小说《心爱的树》在精心锻造大先生君子风采的同时,因为所采取的是传统性别视角,从而使文本中的两位女性成为"牺牲"。梅巧和大萍因为对待大先生——文本中的君子,也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的不同态度,而定格为决然对立的女性形象。由此可见,在意识形态中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蔑视和贬低,传统文化的中心价值仍然浸淫着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
-
处在边缘的女性——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吴亚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帝国强权
女性
-
描述:
康拉德小说中珏儿对吉姆的爱,揭示出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而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应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我们也能看到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
电影中新女性形象的变迁
-
作者:
朱辉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电影形象
民族解放
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
个性解放
杰出女性
审美理想
电影编导
路线斗争
-
描述:
新女性是一个时代的杰出女性,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杰出女性。新女性形象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作为时代镜子的电影,在反映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而且更集中、更典型。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拟从电影这面镜子来透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一 中国电影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女性银幕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从现实中发掘出来的、显示出社会未来发展趋向的、凝聚了电影编导和广大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从《新女性》(1935)到《新潮姑娘》(1992),中国电影编导们相当自觉地、
-
观剧者的国族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就《大长今》和“韩流”对大学生观众的调查
-
作者:
宋少鹏
伍璇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长今
大学生
韩剧
国族身份
-
描述:
2005年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电视剧业内人士、媒体、学者纷纷从各自的身份和立场出发,对"韩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长今"这一女性形象进行性别化的阐释,浮现出民族主义和社会性别两种话语。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大学生观众进行的调查显示,观剧是基于文化身份的选择性观看。中国青年学生热捧"韩剧"的背后是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学习西方现代性的不满;男女观众在"长今"形象的阐释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看到的是现代缺失的&qu
<
1
2
3
4
5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