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对《女贵族莫洛卓娃》思想和形象的探索
-
作者:
田贵坤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沙皇
俄罗斯
思想
贵族
历史画
女性形象
精神美
世纪
人民生活
-
描述:
19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历史画家苏里柯夫的作品,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而且在世界人们的眼里也都是一幅幅伟大的杰作。斯塔索夫称苏里柯夫所作的《女贵族莫
-
女性何不狂欢一把
-
作者:
王艳华
来源:
学问(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自由
狂欢
女性
-
描述:
反抗性、自主性的女性形象:林黛玉、杜丽娘、简·爱、伊丽莎白、海斯特·白兰、苔丝等等,她们以自己独特的狂欢方式展现出女
-
潘虹 曾经的“悲剧女王”
-
作者:
何叶舟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电影
女主角
女王
观众
悲剧人物
中年知识分子
人到中年
女演员
杜十娘
-
描述:
潘虹,著名演员,祖籍江苏,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作为中国极少的演技和外形俱佳的演员,潘虹塑造了无数悲剧女性形象,她被称为悲剧女王。代表作·1980年《苦恼人的笑》·1981年《杜十娘》·1982年《人到中年》·1989年《最后的贵族》·1994年《股疯》悲剧之路1980年,在上影厂拍摄的电影《苦恼人的笑》中,潘虹第一次当上了女主角,也正是因为《苦恼人的笑》,潘虹一下子成为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女演员。而开启潘虹悲剧之路的,却是第二年的电影《杜十娘》中杜十娘这个角色——一个古代沦落风尘的青
-
游苔莎女神形象解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还乡》中, 巧妙地选择了女神原型来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他力图唤回神话世界,找寻并激活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使这一形象得到读者心灵上的认同。对游苔莎的塑造可谓是“神来之笔”:借用了神话中众女神的神韵,使之充满鬼魅色彩,从而赋予这一人物以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其原因除了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外,还在于作家力图唤回神话世界,找寻并激活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得到读者心灵上的认同。哈代在《还乡》中大量引用神话原型暗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我们描述了维多利亚时
-
女性的“他者”化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本文从性别视角审视《尘埃落定》,认为这部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被“他者”化了,主要表现在女性人物并未构成小说的写作重心、作者对女性的观照上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失败等等。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尘埃落定》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展现了浓郁的异域民族风情,以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土司制度土崩瓦解的时代挽歌,从而成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但是,如果从性别视
-
声誉鹊起女小旦:甬剧史话之四
-
作者:
史鹤幸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史话
青衣
甬剧
重唱
女演员
刀马旦
女性人物
-
描述:
旦角,即戏剧角色中的女性人物。主要是青衣(重唱)、花旦(重做)、花衫(擅青衣与花旦)、刀马旦(重唱兼武工)、闺门旦(重做)、武旦(重武工)、老旦(本嗓、重唱)、彩旦(本嗓、重念、擅诙谐)
-
“80后”女性写作研究
-
作者:
汪凡琦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写作
后”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80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先后出现了一批“80后”的写作群体。他们的作品受到同龄人的喜爱,成为了商家的宠儿。这一写作群体的出现也得到了评论界及媒体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评述,毫无疑问,众说纷纭的“80后”写作已经成了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一个新的创作群体与文学现象。本论文将对占有一定比例的“80后”女性作家作品的写作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借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探讨她们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特点及初具的性别意识。最后试图将“80后”女性作家的写作放置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她们的优势与不足,使得正处于一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康玫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女权主义
婚姻
平等
社会价值
-
描述: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劳伦斯曾声称该书是其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的生活和其感情纠纷。自从该书问世起,就一直是女权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劳伦斯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也使得他和他的作品在女性主义批评者中长期倍受争议。事实上,通过该作品,劳伦斯尝试着探索出一条使西方文化摆脱传统束缚的途径。 本论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该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并由此折射出劳伦斯的女性主义观点。通过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拓展了对该书的研究视角,也有助于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论
-
女性主义运动:历史与理论的演进逻辑
-
作者:
周绍雪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直延续至今,以强调差异性为主要特征。由三次女性主义社会实践运动的推动,女性主义近几十年在理论方面也成果日丰,女
-
为“作为整体的女性”进行文化赋权
-
作者:
冯巍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化
赋权
女性解放运动
民间艺术
女性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女性学研究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量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女性解放运动及政策交相呼应,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也随之在新世纪的中国开始走向成熟。女性研究和以女性为出发点的分析研究,是女性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途径。伴随着“什么是女性文学”的提出,“什么是女性艺术”,同样成为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由此,学界对艺术与性别的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女性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翻一翻传统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主流的、男性的视觉听觉经验史。女性缺席,构成了传统艺术史编撰的盲区。尤其当民间艺术开始堂皇地回归艺术殿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