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从人性温馨的理想主义到物化时代的严峻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梁晓声的创作路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虽然,他既没有走向“后现代”,与另外一些作家相比,对变化了的现实似乎也缺少几分幽默和调侃。但是,他也不再仅仅沉浸于自己充满理想主义和人性温馨的情怀中,而是将此转化为对物化时代的严峻批判,对人性沦丧的灵魂的无情解剖。他用自己的笔在这失去信仰的时代,自觉地扮演着堂·吉诃德的角色,他将已经成为人们嘲笑对象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忧患意识,自觉地与自己的创作宗旨连在一起。通过对梁晓声世纪末女性形象的透析,考察梁晓声从人性温馨的理想主义到物化时代的严峻
悲哉!挣扎于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的女人们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三国演义》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作者采用由文入史、虚实结合的笔法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冲突和政治风云,塑造了一个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男性主人公,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男权文化的重压下,在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中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无尊严,命如草芥;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统治者争夺、玩弄、交易的道具;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背景,采用由文入史、虚实结合的笔法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冲突和政治风云,其中一个个鲜活的男
游苔莎女神形象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还乡》中, 巧妙地选择了女神原型来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他力图唤回神话世界,找寻并激活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使这一形象得到读者心灵上的认同。对游苔莎的塑造可谓是“神来之笔”:借用了神话中众女神的神韵,使之充满鬼魅色彩,从而赋予这一人物以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其原因除了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外,还在于作家力图唤回神话世界,找寻并激活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得到读者心灵上的认同。哈代在《还乡》中大量引用神话原型暗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我们描述了维多利亚时
英雄典范:凯瑟琳·巴克利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海明威只会创作一些“硬汉子”形象,并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甚至歧视女性。本文拟通过对《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分析指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不仅仅是“一些满足男人的小角色”,凯瑟琳就是女性中英雄典范的代表。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简约有力的散文语言和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赋予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是美国文学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命家。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作家。 海明威不仅开创了典
女性的“他者”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从性别视角审视《尘埃落定》,认为这部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被“他者”化了,主要表现在女性人物并未构成小说的写作重心、作者对女性的观照上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失败等等。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尘埃落定》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展现了浓郁的异域民族风情,以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土司制度土崩瓦解的时代挽歌,从而成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但是,如果从性别视
《简·爱》:出凡而非凡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女性,她的魅力历经百余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人们更多的是探究她的独立,自尊及极具反抗意识的内蕴,常忽略了她身上凡与不凡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家在平凡的相貌中体现了优美的人性,在平常的品格中酝酿了高尚的情志,在一般的头脑中孕育了非凡的智慧。不但让人凡心感动,而且令人震撼,小说的魅力由此扩展,无限拓伸。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19世纪的文坛,它以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它之所以经典,是在于
唤醒女性沉睡的身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慰安妇”形象在以往文学文本中一直被作为“性文化符号”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而海男大胆地冲破传统禁忌,用身体叙事的方式将隐藏在黑暗角落文化氛围中的慰安妇真实身体推向公共空间,通过身体、欲望和抗争呈现其感官和生命的真实性,展现和重构历史中女性多元、多层次的生存状态。 慰安妇是在战争中最尴尬和最凄惨的女性,她们没有言说的权利,更没有身体的自由,是一群被放逐在历史边缘的女性,也是被大众遗忘的女性。以往的作家们往往把她们只是作为一种“性文化符号”来看待,致使她们成为处于历史场景、社会场景边缘的一群“没有名字、没有品
都市新感觉 汽车新女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以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汽车意象为线索,通过传统文学与海派文学中女性描写异同之比较,阐明被形容为汽车的现代女性是如何被海派构建。在这被建构的背后,反映出与现代社会相吻合的新的价值观与文化观。 一 “她,像一辆一九三三型的新车……鳗一样的在人丛中滑动着……迎着风,雕出了一九三三型的健美姿态:v形水箱,半球形的两只车灯,爱沙多娜邓肯式的向后飞扬的短发。” ——叶灵凤:《流行性感冒》① 这是叶灵凤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发表在现代杂志上的作品《流行性感冒》中的一段,如果将这段文字放置在一九三三年的品牌汽车的旁边(或许可以
“他者”的拯救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现代文学史上男性作家文学的“新女性”想象,从鲁迅的想象开始,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与那些男性大师的女性想象一样,高长虹在上世纪20年代参与了女性的艺术想象。虽然高长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观照女性特定时期的生存、命运和精神困境,且对男权中心社会的价值观进行重新解构,但由于受创作主体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中仍未彻底走出男权意识的藩篱。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女性形象,都首先出自男性作家的手笔,这无疑是值得中国现代妇女运动史载入史册的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但是作为妇女处
清凉世界里的俗世人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在对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细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梳理。着重论述了女作家在虚幻和真实之间构建出的一个奇妙世界,在两位不同的女性人物身上所透露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 葛水平,2004年文坛上突起的新秀,在如今这个喧嚣和躁动的年代,以冷静而独特的笔触,凭借多年乡村生活的实践,创作了一系列以山西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乡村小说”,在这些极具乡土意味的小说中,《喊山》尤为突出。 住在山里的人家,大多并不聚居一处,通讯工具的有限,使得“喊山”这一颇具意味的形式在那些穷乡僻壤显得十分重要。山谷里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