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小说《紫色》的电影文本中削弱的黑人女权主义的解读
作者: 牟妮妮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电影改编   黑人女权主义   电影文本  
描述: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已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黑人女性文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改编为电影。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黑人女权主义小说《紫色》也被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为同名电影。 引文部分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黑人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在角色描写,女性联合和非洲文化的描写上存在的差异。 第一章对沃克及其小说《紫色》,黑人女权主义,电影《紫色》和影响电影改编的一
身体的反抗:从物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心灵的慰藉》
作者: 赵文君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物质女性主义   身体   父权意识   《心灵的慰藉》  
描述: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是一位美国作家、环保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激进活动家。她生长于大盐湖畔的摩门教家庭,其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自由与权力的追求。《心灵的慰藉》便是这样一部作品。该书出版于1991年,被视为自然书写及生态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心灵的慰藉》融合了两条主线:一是大盐湖水位的上涨,一是黛安娜癌症的恶化。通过细致描绘这两条主线的发展及融合,威廉斯探索了父权社会中自然与女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强烈的反父权意识。本文运用斯黛西·艾雷默的物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心灵的慰藉》中的身体。通过对身体自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安吉罗文化身份的空间建构
作者: 韩珊珊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空间表征   表征空间   空间实践   玛雅·安吉罗  
描述: 玛雅·安吉罗是活跃在美国文坛上的一位非常引人瞩目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她既是一名自传家、诗人、教育家、编辑,又是政治家、演员和歌手。安吉罗以其系列自传最为出名。她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作者根据自身经历描写了在种族歧视盛行的社会中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身处樊笼中的黑人对文化身份的追寻。本文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主要框架,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空间及空间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内涵,试图探究空间实践与安吉罗建构其文化身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为引
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琳琳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泽赫拉的故事》   哈南·谢赫  
描述: 哈南·谢赫((?))(Hanan Al-Shaykh)是黎巴嫩当代较为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泽赫拉的故事》创作于1980年,是黎巴嫩入选阿拉伯作家协会评选出的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10篇中的一篇,也是入选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主义题材的作品之一。本文以《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为题,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哈南·谢赫的代表作《泽赫拉的故事》,以窥探阿拉伯女性主义文学,探讨阿拉伯社会女性解放问题。本论文共分为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四个部分,其中正文由
在自我和他者夹缝中的柳美里文学:以《在石头上游泳的鱼》、《家庭电影》、《女学生之友》为中心
作者: 姜海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他者   寻找自我   家庭  
描述: 在当代社会,人的“自我”正在逐渐变得空洞。文学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如何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反映当今社会的“自我”和“他者”。韩裔女作家柳美里,用敏感的笔触捕捉到这个激流涌动的时代的变化,从她过去不幸的个人体验出发,赤裸裸而又深刻地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自我与他者之间扭曲的“关系”,刻画出个人的丧失感和孤独感。本论文选取柳美里第一期的三部代表作——《在石头上游泳的鱼》、《家庭电影》、《女学生之友》,分析和论述了作品中柳美里如何表现“自我”和“他者”这一文学命题。在此基础上,意图阐明柳美里文学的理念、本质和社会性。第
以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觉醒》及其中文翻译
作者: 周媛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文学   《觉醒》   中文翻译   女性主义视角   翻译技巧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发生了一场翻译理论研究趋向文化范畴的变革。众多因素被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相对而言国内对这一研究的关注不多。鉴于此,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总结和分析,并以19世纪末凯特·肖邦创作的女性文学代表作《觉醒》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概括作者的女性主义写作手法,在对比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之后,依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文章首先从介绍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出发,通过解释理论中的重要词汇将读者引入到女性主义翻译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