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36 条
-
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思想艺术
少女时代
女性形象塑造
娜塔莎
道德探索
-
描述:
从尼古连卡到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式主人公”虔诚的社会道德探索也是托尔斯泰的探索。从娜塔茨到马斯洛娃,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家在妇女问题上的思想轨迹。 从冲过客厅、滑脱披肩、大笑的那一刻起,娜塔莎的光彩就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她纯洁、聪颖又敏感好动。她会想象自己在月圆之夜“飞起来”,她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前世是天使,她会“从进入舞会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恋爱状态”……这就是少女时代的娜塔莎,全身心洋溢着生命的欢乐。 但作为具有强烈道德感和使命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主人公身上都负载着一定的道德和人生使命。
-
女性悲剧的诞生
-
作者:
李国栋
来源:
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长制家庭
一夫一妻制
男性作家
心理特征
审美意识
女性悲剧
文学艺术
文学史
悲剧精神
女性形象
-
描述:
德国著名美学大师黑格尔曾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将出现两次。对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打开卷帙浩繁的中外文学史,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大多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巨著,人物的命运都趋向悲剧性;而在这些悲剧人物中,女性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形象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说过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近代文学中,不描写女性的作品是罕见的。在桑原武夫的《世界近代小说五十选》中,除了麦尔维尔(Melville,H
-
职工家庭文明建设与企业妇女组织的作用
-
作者:
王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物质文明建设
家务劳动
社会化服务
进家庭
建筑设施
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
妇女组织
职工家庭
-
描述:
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妇女组织在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中,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做实事,求实效,推动家庭物质文明建设,如促进家庭建筑设施建设、推广家庭标准化食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等,进一步把职工尤其是女职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促进职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作者:
朱曼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目标和范围涉及到妇女权利和妇女权益的方方面面。它对当代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了解和弄清这场运动的特性和它所产生的影响将为我们认识当代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个十分有益的视角。 从政治上讲,美国妇女的参政意识日益强烈。美国妇女已逐渐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成为美国政治生活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关妇女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经济、教育、家庭模式几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指出,越来越多的妇女在参加工作,而这又激发了她们追求更高程度的自立和更加
-
双重话语之间:五四女性文化现象探索
-
作者:
李红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在我们传统的宇宙观乃至今天,人的本体似乎从未真正地建立。这一现象对文学损害的严重性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中触目惊心。那么,原因何在呢? 或是或非,新文学的一切似乎都从五四发源。本文综合西方女性主义和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选择那后来声音微弱、五四却喧嚣尘上的“女性解放”及其文化现象来作为整个思索的突破口。 第一章是选择研究的视角,参考西方女性个人话语对国家话语的质疑、大致描述福柯对西方女性主义所提供的策略:在文本互证中分析国家话语的权力运行。 第二章着重分析权力在五四启蒙者文本中的表现:它凝化为“民族、国家、社会
-
在世妇会精神的旗帜下──介绍各国议会及非政府妇女组织世妇会后续行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中国妇女
发展纲要
世妇会
后续行动
行动纲领
非政府组织
妇女发展
妇女组织
议会
-
描述:
在世妇会精神的旗帜下──介绍各国议会及非政府妇女组织世妇会后续行动全国妇联国际部各国议会积极行动,执行《行动纲领》许多参加世妇会的女议员们深受会议成果的感染,自感责任重大,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议会听证会.巴西女议员回国后,从所有待审议案中选出。15个,作...
-
改变了性别的皮革马利翁——试论北京女性文学的主题
-
作者:
静矣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皮革马利翁
象征秩序
女性意识
陈染
女性创造力
《与往事干杯》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女性主义
徐小斌
-
描述:
改变了性别的皮革马利翁——试论北京女性文学的主题静矣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诞生了一批表现出强烈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它们宛如一丛丛狂野幽暗的丛林,阻挡和引诱着探究的视线。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现居北京的四位代表性的青年女作家——林白、陈染、徐坤、余小斌——...
-
简论英国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主体意识”的失落
-
作者:
刘晓文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悲剧潜质
维多利亚
主体意识
-
描述: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性作家,是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们以勃朗特姊妹与乔治·艾略特等入为代表。维多利亚女性文学已具有了“主体意识”,但是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原因,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亦具有潜在的悲剧性,并导致主体意识的失落。
-
寻找自我生存的价值:略论张洁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秦丽
来源:
昭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婚姻道德观
张洁
小说
-
描述: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中的钟雨、梁倩等形象,刻划了新时期的女性特征、意识和生存价值观.
-
孤独的抗争,无望的追求:对曹禺悲剧创作中知识女性命运的思考
-
作者:
宋红芳
来源:
长白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悲剧创作
愫芳
性别歧视
艺术典型
繁漪
女性命运
知识女性
现代文学研究
陈白露
-
描述:
曹禺创作的具有自觉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如蘩漪、陈白露、愫芳,都成为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艺术典型,具有一种特殊的、历久不衰的审美魅力,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试图从考察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历史事实及其对女性人格的禁锢与扼杀入手,通过对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界限的传统女性和知识女性命运的
<
1
2
3
...
27
28
29
...
62
63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