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在荒野中追求理想的精神——试析薇拉·凯瑟的边疆小说
作者: 张伟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薇拉·凯瑟(Willa Sibert Cather, 1873---1947)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精神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既渗透着西部大草原般的粗犷简洁,同时还有一股早晨的清新气息。近年来,凯瑟的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国批评界认为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有的批评家甚至称她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美国文学批评家盖斯马尔称她是“工业社会中的一个重农作家”,“愈来愈重物质文明中的一个精神美的捍卫者”。《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是薇
《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作者: 赵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美国女小说家。1870年,她与奥斯卡.肖邦结婚,丈夫去世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之下从事写作,并从中获益非浅。当然,她也需要写作的稿费来养家糊口。 她的作品爱用方言,以不带伤感的笔调,清晰、深刻、细致地刻画克里奥尔人及阿卡迪亚人的生活。在写作题材中,她对写妇女地位问题感兴趣,而且决心尽可能真实地、开诚布公地揭示女性的生活。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传统”女性和“解放”女性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物。在她的代表作《觉醒》中,我们就有机会同时领略这两种女性的风采。
让自由展翅高飞——论艾瑞卡·琼的小说《怕飞》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孙兵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领域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女性文学的兴起。《怕飞》是女性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诞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见证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十年。妇女解放运动也是女性作家的运动。她们通过这次运动发表自己的主张,并且运用文字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者们发现艺术和政治紧密相连。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成为这次运动的反男权文化、反男性权威的主力军。写作成为她们打破沉默,揭示女性生活真相的有力武器。 尽管当今社会的女性们获得了更广泛的解放、更好的教
走出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樊篱
作者: 王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少数族裔的女性主义者“身份”批评的声音崛起。她们认为,任何作者、读者和评论者无不带着特定的“价值观念”,他(她)们都站在由特定的文化、种族、社会性别、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和个人因素形成的立场从事写作、阅读和批评,其观点、角度和文艺再现无不深深地打着“身份”的烙印。 女性主义文学的标识,是女性作家、女性意识、女性主题和女性语体。诚如有的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女性文学存在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对女性意识的思考和把握,一旦女性意识趋于消失,女性文学也就不再引起批评家的额外关注。
女性化的民间叙事:评析王安忆的《长恨歌》
作者: 唐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间叙事   女性化   王琦瑶  
描述: 女性文学是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创作领域,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女性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长恨歌》以女性化视角,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王琦瑶的一生,再现了旧上海市民阶层的生活空间和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长恨歌》的分析来研究其女性化的民间叙事方式。本文从“城”的女性文化载体、日常生活的民间书写、女性体验的审美观照和对《长恨歌》语言魅力的分析,及与其他女作家的比较五方面入手,分析了《长恨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城市作为女性文化的载体,王琦瑶成为城市的化身,二者是融为一体的。以民间叙事的方式对日常琐屑之事进行细致的描
宿命与抗争
作者: 石丽侠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琼瑶小说中的故事作为一个“老而又老”的小说模式,已经被读者所熟悉、所厌弃,但琼瑶小说对于现代社会女性爱情观的探索,则不无现实的意义。本文拟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重新解读琼瑶小说女性爱情观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以期对琼瑶小说中女性生存的境遇进行文化的反思。|As one of the oldest novel styles,the storys in QionqYao's novels have been acquirted and rejected by readers.But th
通向自我的之路--对《觉醒》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晶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自我   死亡   女性解放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认为是历史上由美国女作家所著的第一部取得美学上成功的小说,同时也开创了美国传统女性文学的新时代。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的性和社会解放方面均超越了前人。我的论文主要探索主人公的觉醒历程和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理解她的死,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肖邦的作品。本文的三章有机的构成一个整体意在得出:只有超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身份认同标准,一个新的自我才能重生。
明清女性的社会性别解读:从缠足至才女写作
作者: 刘雪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写作   明清   缠足   女性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学术视野, Gender因语境的不同被译为“性别”、“社会性别”、“性”、“性属”和“性/别”等多种字面形式。今天,社会性别理论的逐渐深入到相关的研究领域,作为跨文学、历史、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逐渐深入到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将社会性别理论运用于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这对于打破孤立的、僵化的研究局面,着眼于社会、人文、历史、文学等多个层面的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还原
“另类”的价值与迷失:卫慧小说文化透视
作者: 赵金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词   奴性   困境   精神现象   另类  
描述: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是冷清寂寞的,缺少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文学创作。“另类”小说的异军突起无疑给它增添了诸多亮色,其中女作家卫慧带给人的喧哗与骚动最大。肯定也好,否定也罢,卫慧与其小说都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作家与作品,而是作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现象,引起纷纭众说。 以往评论界多从单一的道德视角对卫慧及其作品进行评述,阻碍了对卫慧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评论因而显得肤浅和轻率。本文试图超越这一视角,从文化的、历史的、以及女性文学发展的多元视角来透视卫慧的小说创作,以期能够开拓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全文共分为四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现代女性革命小说的女性关怀
作者: 杨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主题   现代性   解放   革命文学  
描述: 论 文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现代女性革命小说是一个有着复杂文化内蕴的文学形态,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体现了多重关系的纠葛,但是,对它的关注与研究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一种较冷落的态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女性革命小说处于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夹缝地带,尴尬而又暧昧,其丰厚的文化价值或者被贬低,或者被缩小和肢解。尤其是现在风头仍健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女性实践、女性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目前研究界对于中国女性命运独特性与本土性的思考匮乏。在中国,现代女性的
< 1 2 3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