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粉红色的人生:时尚代言人
-
作者:
朱钧南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芭比
时尚
整容
粉红色
造型
幸福
女性形象
时装设计
黑白条纹
-
描述:
曾几何时,给她编过小辫子,帮她穿上结婚礼服后步入教堂,好让她幸福快乐地活下去的迷姊迷妹,数目己高达6,000万。她的身高,为11.5英寸;体重,大约8盎司;38、18、34的三围,定下了有史以来挑战地心吸力的女性美学标准,体态永远完美,皮肤永远无瑕兼且发亮,年届50,但从来不用整容或抽脂,一条皱纹也没有,她是你我曾经拥过的洋娃娃,她的大名就是Barbara Millicent Roberts,在纽约读中学的她,人称Barbie。50年来,芭比娃娃的时尚没完没了,她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芭比娃娃总是跟着
-
浅析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
作者:
吴晓雅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勇敢
道德
性格弱点
忠诚
悲剧命运
-
描述:
苔丝是哈代塑造过的最好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个纯洁、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在不幸失贞之后,被冷酷的社会、腐朽的道德逼得走投无路,愤然杀人而自己被处死刑的故事。在强烈震撼痛惜之余,我们又深深感到其悲剧的不可避免。本篇将试从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人性格等方面,探讨导致主人公悲剧的必然因素。哈代这样处理和反映人物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完美的正面人物形象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鞭笞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这也正使得《苔丝》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他的其他作品更胜一筹。
-
是匈奴人赶走来自中国西域的欧洲人吗
-
作者:
刘东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西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史料记载
古代中国
地中海
新疆地区
考古发掘
-
描述:
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金布塔斯提出了印欧语族(现代欧洲人的祖先)起源于南俄大草原的观点。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纳兰扬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印欧语族起源于古代中国西域以及周边的广大地区。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显示印欧语族中的吐火罗人与克罗马农人均曾在今新疆地区繁衍生息数千年。库车9世纪佛教壁画:左边是青眼赤须、眉骨粗硕的吐火罗供养人,与右边有着优雅地中海式容貌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
广告与性别观念的维持
-
作者:
张真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观念
行动者
社会结构
-
描述:
本文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媒体、厂商、广告从业者、普通大众间引起的反应,说明广告与性别主流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这种共谋与社会结构及社会结构施加在行动者身上的配置有关,但广告业及其行动者也不能推托整体作为加固既有观念的社会条件的责任。在结构的松动中维模呈现了广告业的老态,包括直接呈现出来的同质化广告。事实上性别歧视广告甚至与广告实务操持上的怠惰有关,认为广告有义务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并不合适,在结构松动及创意欲望中产生的广告业的行动者实践才是值得期待之处。
-
“钗黛合一”与史传文学中的合传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本文认为:《红楼梦》文本中的“钗黛合一”显指在揭示人物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判词”里,将最主要的两位女性宝钗黛玉合二为一,一图一咏。应受史传文学中人物合传的影响,是作者的史学思想史家情怀在作品中的具体反映。 上世纪20年代,在时人争论《红楼梦》中钗黛优劣高下之分的大背景下,俞平伯先生首次提出了“钗黛合一”的见解,在红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理解钗黛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是“20世纪红学研究的一大发现”①。应当说俞先生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用意是为了弥合平息红学界中长期存在的拥林派与拥薛派之间的矛盾纷争,有调
-
《简·爱》:出凡而非凡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女性,她的魅力历经百余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人们更多的是探究她的独立,自尊及极具反抗意识的内蕴,常忽略了她身上凡与不凡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家在平凡的相貌中体现了优美的人性,在平常的品格中酝酿了高尚的情志,在一般的头脑中孕育了非凡的智慧。不但让人凡心感动,而且令人震撼,小说的魅力由此扩展,无限拓伸。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19世纪的文坛,它以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它之所以经典,是在于
-
“窥”“破”愚妄:福尔斯作品中的妄想狂特征
-
作者:
潘家云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侦探欲
隐退的上帝
被窥妄想
妄想狂
自助
-
描述:
除《收藏家》以外,约翰·福尔斯的后期长篇小说渐渐落入后现代范畴,具有轻微的妄想狂倾向:其男性叙事者表现出被窥视妄想、窥视妄想、投射、侦探欲等特征;其女性人物表现为幻象和镜像,即男性欲望的反射,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过;其小说环境类似于太虚幻境,具有无心现象的镜像特征,是心理空间的隐喻。最后,福尔斯一般会在小说结尾让那些无所不能的导师从文本中走失,无从寻觅。这场幻觉游戏的道德目的就是在上帝隐退背景下让人类学会自助。所以,福尔斯作品虽然常常若净若垢地诲淫,其弦外之音却是积极地担当人类责任和自救。
-
王继红彩色剪贴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贴
南京大学
报刊杂志
剪纸
彩色
中国教育
艺术家
作品
-
描述:
王继红,淄博师专艺体系讲师,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民俗研究室荣誉民间剪纸艺术家,淄博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手工》、《神州民俗》等报刊杂志,并在国内国际剪纸大赛中获奖。艺术成就:2002年,赴香港和澳门参加“海峡两岸四地庆团圆剪纸艺术展”;2006年“五一”期间,在蒲松龄纪念馆举办“聊斋女性人物作品展”;2007年7月,作品《无题》获第三届国际(中国·大同)剪纸大赛银奖;2007年9月,论文《原生态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获首届中阳国际剪
-
海伦·朗基诺的语境经验主义:在斯坦福大学的访谈
-
作者:
成素梅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博士学位
科学探索
学术访问
经验主义
知识论
语境论
科学哲学家
-
描述:
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于1973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2008开始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职务,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知识论和女性研究,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哲学家,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科学探索中的价值与客观性》(1990年)和《知识的命运》(2002年)。我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与朗基诺教授就科学知识、语境论、实在论与经验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
从比较文学史看巴斯奈特的前文本
-
作者:
谢金蓉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文本
危机
中国大陆
台湾
比较文学批评
国家文学
奈特
西方国家
韦勒克
法国比较文学
-
描述:
在专著<比较文学批评导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里,巴斯奈特热情拥抱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新兴比较文学.令人感到反讽的是,这些新兴比较文学的基础,正是被前代比较文学学者所唾弃的国家文学[4:5]. 依据巴斯奈特的说法,自从1950、19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那些胸怀大志的研究生莫不把比较文学当成激进的学科,1970年代末期起更是风起云涌,他们热衷于文学理论、女性研究、符号学、电影和文化研究,老早就把比较文学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