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445 条
-
论宋代人物角色象喻文学批评
-
作者:
潘殊闲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宋代
人物角色
象喻
民族审美心理
-
描述:
宋代文人以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角色象喻其文学批评,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活跃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模式,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宋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象喻思维主导下的审美心理特色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剖析。
-
从脂本尤三姐形象看曹雪芹的创作心理
-
作者:
陈毓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三姐
创作心理
曹雪芹
-
描述:
尤三姐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之一,前人对这一文学形象已经有较多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分析脂本中尤三姐的形象及其悲剧产生的根源,以求加深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从中探求作者曹雪芹的创作心理。
-
传记电影 传奇人生
-
作者:
周梦雅
徐悦
李忆南
来源:
东方电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电影节
导演
演绎
影片
传记
好莱坞
真人真事
昂山素季
女性
-
描述:
如果仔细去梳理历届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大家很快就会发现:奥斯卡偏爱传记片,特别是女性传记片。几乎每届金像奖都会有一两部传记片捧得"小金人",今年3月初刚刚揭晓的第86届奥斯卡也不例外,传记片《为奴十二年》一举夺得"最佳影片"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看来,名人传记片真的是好莱坞的香饽饽。
-
《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男性权威的解构
-
作者:
于文萃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权威
《虹》
《儿子与情人》
D.H.劳伦斯
-
描述: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
论京剧青衣表演形式与演唱技巧
-
作者:
刘孟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剧青衣
表现形式
演唱技巧
-
描述: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青衣则是京剧表演艺术中最为美丽灿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京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具有唱腔委婉动人、表演婉转细腻的特点,能够把京剧中女性人物的特征很好的表现出来,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对京剧青衣的表现形式与演唱技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
作者:
詹虎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祥子
精神分析学
解读
老舍
《骆驼祥子》
-
描述:
从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分析祥子与虎妞、小福子、夏太太3个女性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祥子面临她们时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并透析祥子心域中力比多投射、反向表现、阿尼玛原型及其集体无意识、认同与对象丧失性认同等心理运动、演变的过程和发展态势,是解读祥子人格异化、呈现人类心理发展某种趋势与规律的关键。
-
论玛丽·亚登与莎剧中母亲形象的审美对称
-
作者:
张云军
来源:
新世纪剧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理查三世
兰克
冬天的故事
莎剧
《哈姆莱特》
科利奥兰纳斯
玛丽
乔特
人物形象
-
描述:
在为数众多的莎剧人物形象中,母亲形象是较少为人关注的一类。认真搜索文本,我们会发现莎翁的戏剧中存在着许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情态各异的母亲形象。关于这些母亲形象的原型出处和作家的灵感泉源,莎评家弗兰克·哈里斯认为:"莎士比亚剧本里面的许多女性人物
-
论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的同类人物
-
作者:
谢秋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扬雄
人物
赋
-
描述:
文风相似的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了共同的人物创作元素,有冯夷、偓佺、祝融等神仙人物,逢蒙和羿氏类的射手或勇士,宓妃、青琴等女性人物,还有三皇五帝等远古部落首领人物。真实与虚幻的人物共同出现在二人赋作中,主要是为了迎合天子、劝谏天子,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他俩雄奇壮丽的赋风。
-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评黄梅戏《雷雨》
-
作者:
江爱华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梅戏《雷雨》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好的剧本
-
描述: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的《雷雨》是近年来黄梅戏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精品,“刷新了黄梅戏历史上素以女性人物为剧中第一角色的历史局面,极富挑战性地将男性形象擢升为‘一号人物’,拓宽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空间并丰富了黄梅戏的形象系统”。
-
数学史上的花木兰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一本名为《数学的历史》的书中看到,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因为专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她想,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问题,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从那以后,15岁的索非·热尔曼对数学着了迷。可那时,学术界不鼓励女性研究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