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女平等享有发展机会目标还有多远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素质   妇女运动   妇女权益   男女平等观念  
描述: 平等,是一种得到人类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目标,争取实现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亦成为妇女运动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这一运动在20世纪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推动男女平等的运动极大
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作者: 范均   来源: 老人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毛主席   华东   代表团   水利专家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妇女代表   解放区   代表大会  
描述: 1949年3月,我作为全国学联代表有幸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我被编入华东妇女代表团,团长章蕴大姐,团代表来自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先进妇女干部等数十人。记得有全军闻名的模范白衣战士李兰丁,有华东解放区有名的水利专家钱
中国女性文学的时代性透视
作者: 刘同般   来源: 都江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女性文学的萌生及发展阶段:它始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臻成熟.中国女性文学其题材体裁、艺术形式、风格特点,都呈多元层面的丰富性.研究中国女性文学对于填补空白、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均有裨益.
民族情结与女性话语
作者: 杨玉梅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民族情结   女性话语  
描述: 本文分析了杨曦创作中的民族情结和女性文学特征 ,指出故乡是杨曦创作中的最重要的表现内容 ,构成了她意象世界中最为独特的审美内容。从杨曦创作的爱和生命的主题 ,以及创作风格上又可窥见到其自觉的女性创作意识和女性表达的特殊性。
漫议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女性特点
作者: 吴珂   来源: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主观   意象  
描述: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化文学语言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职业简论——从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谈起
作者: 吕美颐   郑永福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职业   中国近代   发展   特点  
描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之妇女运动的推进 ,中国女性就业呈现出新的局面 ,就业领域迅速拓展 ,一些新的职业开始出现 ,突破了 19世纪末以来女性职业范围狭小的局面。同时 ,部分女性开始进入高层次职业领域。女性就业权问题虽然还未取得法律的全面认可 ,但某些方面已经开始进入法律程序。在女性职业的发展过程中 ,当时的政权机构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尽管是微弱的和被动的。这一时期的女性就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职业女性的人数在整个女性中比例很小 ,与职业男性相比人数也相差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
作者: 李玲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男权立场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对《围城》、《骆驼祥子》、《北京人》等经典文本的重读中 ,分析中国现代男性叙事文学在恶女人形象塑造中所表露出的男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憎恨与恐惧。中国现代男性叙事往往把主动型女性妖魔化 ,把女性主体性诬为是对男性主体性的压抑 ,并且拒绝同情主动型女性的生命困境 ,以喜剧的态度丑化、嘲弄主动型女性 ,从而把试图僭越封建女奴道德的女性诽谤为谋夫、欺夫的恶女人。这背叛了从精神上解放妇女的现代文化观念 ,回归于封建男权道德 ,从性别意识领域暴露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不足的缺陷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作者: 颜莉莉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阶段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   女性观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婚恋观   研究领域  
描述: 本文将历年来有关《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
浅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嬗变
作者: 刘心力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熟   嬗变   探索   发展  
描述: 丁玲的文学作品经历了探索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的嬗变。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遵循这一规律发展嬗变 ,笔者尝试从中追寻丁玲的创作之路
女性电影和“暴力美学”
作者: 小可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承受者   牺牲品   社会   反家庭暴力   牙齿   西方电影   暴力美学   性暴力   女性形象  
描述: 一部自诩为中国第一的反家庭暴力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下在大江南北热播,女性作为家庭暴力承受者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另一方面,美国大片《古墓丽影》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曾经足弱者的女性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发现女性暴力正逐渐成为西方电影的一个新兴主题,女性不再仅仅是暴力的牺牲品,她们开始用枪说话。
< 1 2 3 ... 20 21 22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