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作者: 刘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梦龙“三言”爱情小说   艺术成就   人物群像   思想倾向  
描述: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翘楚,其中爱情小说计有58篇,最能代表“三言”的艺术成就。学术界对“三言”爱情小说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代的研究成果,力求对“三言”爱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思想倾向。即主张以情抗理、自由结合,主要体现在打破门户之见和肯定情欲的合理性;张扬出于至情的贞节观,既主张女性要守节,又表现出新的贞节观念;对负心薄幸的行为加以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婚姻制度;提醒世人警诫色欲,珍惜性命。第二部分,论述“三言”爱情
安吉拉·卡特《焚舟纪》中的城市意象研究
作者: 尹文君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安吉拉·卡特   女性心理  
描述: 安吉拉·卡特是以奇幻叙事而闻名的英国作家,一生创作9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剧本、新闻撰稿若干。《焚舟纪》收录了其短篇小说共42部。这些短篇小说多以民间传说和经典童话故事为蓝本,加以成人化视角的改编,呈现出童话背后冷僻的真相,带有强烈的哥特式风格和女性主义特点,也被称之为“黑暗童话”。因此,卡特的作品自问世起,在备受赞誉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在西方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体系。相比于西方的丰富完善,国内对于安吉拉·卡特的研究起步就比较晚,直到1995年卡特的短篇小说才进入国人视野。尽管卡特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逐
陈靖姑斩蛇叙事的历史、文化解读
作者: 郭重孟   来源: 温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形象   斩蛇   陈靖姑   族群   仪式   区域文化  
描述: 陈靖姑斩蛇叙事作为陈靖姑信仰向外传播的口头载体,广泛流传于闽越地区。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陈靖姑斩蛇叙事进行了宗教属性、历史文化属性与族群、区域文化属性的相关性阐释。陈靖姑的叙事形象在延续李寄普通女性形象的基础上,逐渐由“巫”转变为“神”形象。同时,在儒、释、道的世俗化形塑下,陈靖姑逐渐成为民间宗教的中坚力量,使斩蛇叙事具有较强的宗教属性,蛇随之也完成了神性蜕变为人性的形象变迁过程;“请奶过关”与“唱灵经巡游活动”作为陈靖姑斩蛇叙事在民间社会中的仪式展演,是民众生活文化的现实反映。而陈靖姑斩
论陈丹燕的上海城市书写
作者: 王楚楚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陈丹燕   城市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关于上海的“怀旧”热潮席卷了上海文坛,关于上海城市和历史的书写层出不穷,在众多作品和作家中,陈丹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她有关上海城市书写的作品数量众多,涵盖广泛,对于上海城市的书写也独具匠心,引发了大量的关注。本文着重梳理和阐释陈丹燕的上海城市书写,凭借陈丹燕上海三部曲、《慢船去中国》、《成为和平饭店》等作品,从她作品中上海城市书写的内容构成和形式构成两个方面阐释陈丹燕的整体创作。其中内容构成中分为上海中西混杂的城市空间的挖掘、坚韧包容的上海女性形象的阐释以及相关男性形象的分析;
“情色反腐”的传播学研究
作者: 袁友芬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民参政意识   规范引导   网络反腐   “情色反腐”  
描述: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关键期,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多发、高发的发展态势让其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而中国互联网经过15年的发展历程,网民参政意识不断提高,网络反腐正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在频发的官员腐败案件中,一个令人突出的现象是,大多数伴随着贪腐官员的生活作风问题,情色元素因此成为网络反腐传播中的重要成分。不可否认,“情色”以其初始敏感条件往往能迅速地引爆网络反腐的舆论热点,成就“情色反腐”、“美女反腐”之类的传播现象,甚至起到高效助推政府反腐工作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热点网络传播现象,“情色反
反思与重构——白先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塑造研究
作者: 张彩芸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没落   繁华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描述: 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他巧妙地实现了文学创作的古典文学传统和现代艺术技巧的融合。白先勇有着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他的作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可以说中国形象的建构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白先勇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建构首先体现在悲剧命运的中国人形象的塑造之上,笔者将白先勇小说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分为女性形象、青年男性形象、国民党军人形象,白先勇通过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塑造来揭示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病像,并对社会发出了深刻的拷问。白先勇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体还现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城市形象的塑
青春型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叙事艺术——以“80后”题材为例
作者: 李梅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   叙事艺术   国产家庭伦理剧   日常生活  
描述: 近十年来,以一线大城市为创作背景,展现当代青年男女婚恋生活的家庭伦理剧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道文化景观。青春型家庭伦理剧既继承了传统家庭伦理剧日常化、生活化等特征,又融合了青春偶像剧轻松、诙谐等戏剧元素,形成了新颖的、富有话题性的、获得广泛关注的电视剧类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在概述青春型国产家庭伦理剧发展历程和热播原因的同时,也将其叙事结构、叙事特点和叙事模式等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前瞻性的建议。从近十年来对青春型国产家庭伦理剧的研究来看,大多数
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人性书写研究
作者: 李红朵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人性书写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一名执着于探寻书写人性的出色的移民作家,其创作不仅包括展示华裔移民的历史和生活心理状态的移民小说,也有关于故国记忆的本土题材以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现代题材。近年来严歌苓将人性与历史相结合,以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历史,延续了其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的人性关注,将写作切入点聚焦在历史主流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书写被遮蔽的处于极端历史境地中的边缘人生活,传达出对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人性之思。同时,在多重文化的语境对照中,超越具体的文化冲突而着意普泛的人性表现,展示了双向移民中错位文化下的错位人性以及人
渴望自由的傲骨之花—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演唱分析
作者: 安楠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涅拉舞曲   版本   演唱风格   卡门  
描述: 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是歌剧《卡门》中经典唱段之一,之所以它脍炙人口是因为《哈巴涅拉舞曲》这一咏叹调是以舞曲的形式,来展现卡门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歌剧取材于法国作曲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他脱离了神话或感伤的情节,向现实主义方向迈进。卡门这一形象是此部歌剧艺术创作的核心,20世纪下半叶,卡门这一形象出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在当代东方,卡门表现的意义不同:她成了西方文化观念的表征。从中国作家李冯的中篇小说“卡门”中,可以看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东方社会拒绝卡门形象体现的异类价值,却难以排除“卡门精神”中的某
文化视野下阿斯塔菲耶夫的战争小说研究
作者: 王泽宇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基因   阿斯塔菲耶夫   战争小说  
描述: 作为俄罗斯乡村小说“三驾马车”的主要作家之一,维克多·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经历了20世纪具有全人类灾难性意义的战争。战争对人类生存家园的破坏,对美好人性的践踏,使他在创作中充满了对人性永恒的思索,提出了对战争意义的拷问,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担忧。本文将阿斯塔菲耶夫的战争小说置于俄罗斯战争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民族文化视野中,以俄罗斯战争文学的文化传统为基点,从西伯利亚文学的地域性文化特质出发,研究阿斯塔菲耶夫战争文学创作中蕴含的宗教内涵和战争观点。通过对小说《牧童与牧女》和《流星》中作家体现的战争观和救赎
< 1 2 3 ... 200 201 202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