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作者: 边玉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声音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在世界诗坛已饮誉30余年之久。她毕生创作了1775首诗歌。她的文学天赋就在于她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她却能够预测思想动态与诗歌主题。她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她是一位前现代主义诗人,更是一位有勇气与叛逆精神的女性。她所独创的那种支离破碎、多元和意象主义的特征近来被界定为现代主义诗略。她隐晦的诗风、模棱两可的标点和大小写,变化的谴辞以及诗作的多版本性导致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解读。读者为之迷惑,为之惊叹,为之欣喜。这些相左的解读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目光,包括中国。
The Multi-themes: An Inter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Possession: A Romance
作者: 金莉莉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原型   典故   反讽   多重主题  
描述: 评论界一致认为小说《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该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的最高奖——布克奖。拜厄特娴熟而又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成为该小说的一大亮色。本文运用法国文艺理论家热奈特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进行文本的解读,扩大读者对小说多重主题的理解,同时为体会拜厄特的创作技巧提供了理论支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拜厄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小说《占有》的故事情节,其次阐述国内外评论界对于该小说的相关评论。第二章是对互文性理论的简要的梳理,其中包括互文性理论的渊源发展以及作用。法国文艺
《新夏娃受难记》对荣格原型批评的戏仿
作者: 程汇涓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新夏娃受难记   母题   人物   荣格原型批评   戏仿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二战后英国文坛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她在70年代发表的力作《新夏娃受难记》曾引起广泛争议。评论界对它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低谷走向高潮的过程。引人注目的是神话原型在这
品特戏剧中的话语冲突
作者: 赵新利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言语行为   话语冲突   《房间》   《送菜升降机》   戏剧文体学   《回家》  
描述: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闻名全世界,其戏剧作品擅长惟妙惟肖地再现日常生活闲谈,以及潜在密闭房间中的神秘性威胁。品特戏剧中的人物视语言为工具,以争取权利和身份的认同。语言可以改变人物的关系;同时也能重新建立身份。在戏剧对话中不断出现的停顿、沉默以及重复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也使得观众能够窥测到人物的心理世界。该论文探讨了品特戏剧中不同的话语冲突,意欲探究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为了寻求身份,争取权利所使用的话语技巧。本文以品特的三部戏剧为蓝本,运用话语分析的会话分析和言语行为理论,探讨了品特戏剧中处于支配地位以及被支配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反派人物研究
作者: 杨聪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   类型化   反派人物   革命历史小说   创作动因  
描述: 反派人物是“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人物画廊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作为正面人物对立面的“他者”,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对于它的“革命叙事”,不仅能更好地彰显正面人物形象的崇高品质,而且反派人物因其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既定目的充当了教科书的地位。但是,当“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中间人物”、知识分子、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充分成果的时候,反派人物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除了作为英雄人物的对立面被提及外,也只有某一类型的反派人物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于反派人物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展开。论文从对反派
《月亮宝石》中的暗影
作者: 张倩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月亮宝石   柯林斯   犯罪   暗影   侦探  
描述: 威廉·威尔基·柯林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巅峰之作《月亮宝石》在当时可谓享誉世界,如今也被誉为侦探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的结构基本借鉴于他的上一部成功之作《白衣女人》。通过让不同的人物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事态,形成他们对事态和人物独有的观点和理解,柯林斯将情节步步推进;而这种叙事方式也在客观上暴露了不同叙事者内心有意或无意掩藏的真实。此外,通过这种技巧,柯林斯便可以在不打断叙述者声音的前提下隐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柯林斯善于选取现实中的犯罪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月亮宝石》的创作灵
《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意识
作者: 郭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己主义者》   反殖民主   乔治·梅瑞狄斯   殖民主义  
描述: 乔治梅瑞狄斯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是英帝国的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名人文主义者,他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同时具有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这种向矛盾的意识也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利己主义者》中。本文分析《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讨论了他对于欧洲白种人的种族优越感,英帝国对殖民地的侵略和统治的复杂态度。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对殖民地风俗的涉及,并主要运用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理论讨论了小说中代表英国的男性人物和代表殖民地的女性人物。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梅瑞狄斯生平,作品,以及《
变换的视角,不变的关注
作者: 单文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叙事视角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曼斯菲尔德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正如伊恩.A.戈登所评价“她对短篇小说的直接影响犹如乔伊斯对长篇小说的影响。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和短篇小说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探寻到通往更高处之路,也让他人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批评家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很多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创新的叙事策略尤其受到关注。在曼氏众多的现代主义叙事技巧中,多变的视角是她重要的叙事策略。根据现代叙事学理论,叙事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技巧与意识形态的纽带。本文旨在研究曼斯菲尔德如何在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中国人形象
作者: 黄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 在几代美籍华裔作家的努力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不仅获得美国读者的欢迎,也在美国主流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发展,作品中表现的中国形象在改变。 谭恩美是继汤亭亭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自她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喜福会》(1989)以来,谭恩美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也被多次研究、讨论,产生各种诠释、评论,可谓众说纷纭。作为亚裔文学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国因素是评论家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其有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谭恩美对介绍中国文化做出贡献;一种
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作者: 张金生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研究生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  
描述: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研究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理论结构可以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保障、工作环境。(2)研究生
< 1 2 3 ... 200 201 202 2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