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王韬笔记体小说中女性的彼岸意识
-
作者:
常洁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末世情怀
笔记体小说
才女
妓女
女弹词
王韬
-
描述:
王韬的三部笔记体小说《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中都含有关于女性学佛修道的故事情节,其人物形象主要可分为才女与妓女两大类。之所以在王韬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参禅悟道的女性形象,与其本人的末世情怀及其所处的地域——上海,都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女弹词中类似学佛修道的情节也或多或少地植入了王韬的作品中。
-
翻译与性别:论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观
-
作者:
胡莉莉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鲁迅文学译作
女性观
性别
-
描述: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
隐性的契合:从类型学看《红字》与《灰舞鞋》
-
作者:
李飞飞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内容题材
类型学
红字
灰舞鞋
人物形象
-
描述:
《红字》是美国近代作家霍桑的小说成名作,《灰舞鞋》则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虽然两位作家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这两部作品由于艺术思维、艺术品质的相通,在诗学特征上表现出了隐性的契合,具有类型学层面的相似特征,即:内容题材的相似、人物形象的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似。具体来说,两部作品都通过爱情题材,运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分别塑造了海斯特.白兰和小穗子两个相似的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且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个体自我情感,肯定人性中勇与善的美德,传达出了自由平等的理念。
-
从传统女性极端化形象到现代女性解放
-
作者:
陈元龙
吴正鑫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极端化
传统女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
作者:
李玲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男性中心意识
巴金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常常在价值取向和艺术思维两方面呈现出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天使型受难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赞美盲目从夫、泯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封建妇德;在圣女型革命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把女性抽象化为男性精神拯救过程中没有女性生命实感的革命符码、性别符码。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暴露出了中国现代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的致命缺陷。《寒夜》等后期小说中,巴金克服了这一缺陷。
-
都市报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观照
-
作者:
张荣华
鲍海波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因子
社会性别理论
犯罪新闻
都市报
-
描述:
都市报塑造现代人观念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京华时报》、《信息时报》等五家都市报的犯罪新闻显示,无论女性以何种角色出现在报道中,媒体都有偏重涉及女性的犯罪新闻的报道趋向,在貌似关怀的语境中继续无意识地异化女性形象,其主要原因源于传统新闻价值观下社会性别意识的缺位。这种现象值得传媒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
-
话说杨二嫂
-
作者:
赵红月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先生
二十七中学
鲁迅小说
祥林嫂
自我意识
悲剧色彩
《故乡》
豆腐
女性形象
社会变革
-
描述:
鲁迅先生的笔曾经塑造过众多的女性形象,有贯穿全篇的主人公,有寥寥数笔的配角,然而无论着墨多少,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无论是凄楚悲惨的祥林嫂,企盼纯洁爱情的子君,还是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与似乎百事皆通的鲁妈,她们都处在一种激烈动荡的社会变革中,身上大都宠着一种悲剧色彩,往往是不幸时代的最不幸者。或是丧夫又兼丧子,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与精神的寄
-
道教文化与唐代豪侠小说的特色
-
作者:
路云亭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侠小说
道教文化
《史记》
叙事文学
主人公
司马迁
神仙道教
唐代道教
民间道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道教在中国,与其说它是一种宗教,更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就其实质而言,道教可分为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教哲学与道教雅文化,以及以神仙道教与民间道教为代表的道教迷信与道教俗文化。唐代,由于李唐王朝尊道教之主老子(李聃)为“太上玄元皇帝①”与“太圣祖大道玄元皇帝②”,
-
论门罗与伍尔夫作品中女性的自我实现——从人物互文性视角解读
-
作者:
赵宇霞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我实现
雌雄同体
艾利丝·门罗
戏仿
-
描述:
女性运动以来,女性的“自我实现”一直是女性主义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作为二次女性运动的领军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其“雌雄同体”式的女性观为广大女性构想了一条自我实现之路。然而,身为二次女性运动的“女儿”,加拿大作家艾利丝·门罗通过对“雌雄同体”式女性人物的戏仿,拒绝并解构了这条女性自我实现之路。同时,在还原女性最真实的生存空间及内心感受后,门罗也提供了女性自我实现的现实途径,即在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间双重栖居,去发现最真实的自我。
-
女性主义诗学视野下的迟子建创作
-
作者:
朱晓琳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性别写作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写作
迟子建
-
描述:
阅读迟子建的作品,可以发现其创作风貌广博大气,作品内容丰富深厚,相较于女性意识张扬激越的当下,文坛呈现出不同的写作特点。在"超性别写作"的理论和创作背景下,迟子建从女性主义诗学的视角,展开其"超性别写作"下的女性书写,此外,其创作中还表现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视角。不管是在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独特价值关怀,还是对于朴实纯净的大自然的诗意描绘,或对于广袤复杂的社会图景的写实揭露,迟子建都坚持站在"人"的视角以有节制的情感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