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呼啸山庄》三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
作者: 张鑫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身份  
描述: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逐渐地翻译也被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范围,比如意识形态的影响、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民族歧视以及女性主义的影响。而女性主义研究在不断发展中也认识到历史文化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女性主义和翻译成功地向文化这个大方向转型之后,必然会相互影响。女性主义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学科领域兴起的热门话题,与多姿多彩的女性研究文献相比,女性翻译研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其成果只是星星点点的散见于相关论文集中。然而女性主义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批判锋芒已激起了翻译研究者们探索的热情。语言之中及其背后都蕴藏着深刻而又复杂的两性意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自由派女权主义研究
作者: 张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国妇女组织   女权运动   男女平权   自由派女权主义  
描述: 自由派女权主义作为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为女性争取教育、选举、就业等方面的权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许多制度和法律的改革都应归功于这一流派。可以说没有自由派女权主义的斗争就没有现在美国广大妇女所拥有的权利,其斗争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本文以自由派女权主义为主线,重点阐释了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自由派女权主义的理论,探索其为争取妇女的自由、平等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本文通过与同时期的激进派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派女权主义进行对比,分析自由派女权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并
论美国女性在城市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 李丽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   贫民区   美国女性  
描述: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由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步女性发起实践的深入定居在城市贫民区中的城市改革运动,旨在帮助解决大城市中因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而产生的社会和工业问题,也有人称之为“定居救助运动”或“安置所运动”,这两种名称涵盖范围太小,不能准确反映运动的实质。在我看来,这场运动不单单是一种社会救助行为,更是一种完善社会机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改良运动,而运动主要是以各社区为大本营展开工作的,“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更能准确体现运动的范围与性质。女性在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她们从运动初
《妇女杂志》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徘徊
作者: 黄慧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女性意识   觉醒   徘徊  
描述: 创刊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内容丰富,是中国妇女报刊史上历史悠久,发行面最广的大型刊物.其创刊时间与新文化运动恰逢同年,其发展历程又跨越了五四运动.这两件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事件,又恰恰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分水岭与里程碑. 《妇女杂志》的沿革,也就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下了当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大革命演变的轨迹,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妇女运动提供了一个窗口. 《妇女杂志》存在的十七年见证了中国妇女运动的高潮与低落,也见证了近代在萌芽状态的女性意识在觉醒中徘徊的历史,其中《妇女杂志》的明显分期倾向就是表现之一.
显化思维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以《紫色》两译本为例
作者: 刘圆圆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显化   《紫色》   艾丽斯·沃克  
描述: “显化”(explicitation)的概念首先由Viany和 Darbelnet 提出.他们将其解释为“把原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添加到目标语之中的过程.”(Klaudy, 2009:104)由显化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原语文本还是目标语文本中,都是由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构成的.因此,翻译的过程就不单单是对字面意思的翻译,更多是译者去揣摩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Klaudy对显化的分类,显化分为:强制性的,选择性的,语用的,还有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因为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属于翻
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
作者: 巩凡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文化变迁   妇女解放   激进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美国妇女解放史上曾掀起两次大规模的女权主义浪潮。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以女性获得普遍选举权而告终,20世纪20年代后,女权主义运动归于沉寂。二战的兴起,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风起云涌为女权运动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美国文化。本文以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为主线,重点阐述了60年代美国激进女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以及80年代后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理论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与福利改革
作者: 于鸿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妇女   福利改革   贫困女性化  
描述: 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庭天使”到发出“我是谁”的呼声,反映了美国女性追求权利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意愿。在美国历史上,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妇女更容易陷入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单身母亲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世纪60—80年代出现了“贫困妇女化”。美国妇女曾借助社会改革运动的形式,督促政府作出相应的有利于妇女本身的政策调整。在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妇女运动,她们参与社会福利改革的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运用历史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研究
作者: 于德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社会变迁   晋冀鲁豫边区   群众运动  
描述: “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有强烈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文化教育运动等。在抗日战争中,晋冀鲁豫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巩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成立和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从而对本文的研究地域和时间范围进行一个明确界定。第二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包括农民武装运动、改造
《妇女杂志》研究
作者: 范蕴涵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教育与职业   育儿与家政   女性角色   婚姻与家庭  
描述: 《妇女杂志》(The Ladies Journal(Issued Monthly)191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是一份面向女性发行的综合性大型杂志。因1932年1月28日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而停刊
浙江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作者: 余雪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层组织   浙江省   妇联   改革  
描述: 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浙江省在农村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妇联、村妇代会为主体,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妇代会为新的生长点的组织体系;在城市形成了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以及团体会员构成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但是,妇联基层组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层撤乡并镇和费税改革使乡镇的专职妇女干部短缺,组织内部资源获取出现不均衡性,妇女群体内部的利益分化日趋明显、女性性别内部的分层开始出现,不同知识层次的妇女对妇联的认知程度明显不同。浙江省妇联在改革中调整和强化妇
< 1 2 3 ... 18 19 20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