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93 条
-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群体
-
作者:
李柏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世说新语》
魏晋时代
-
描述: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德”、“识”、“才”、“情”四种类型。在她们身上体现了“自然”和“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
当下“官场小说”的女性叙事
-
作者:
赵佃强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腐小说
男性作家
官场小说
欲望化
女性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叙事
男性文本
女性写作
近二十年
-
描述:
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文坛涌现出了诸如张平《抉择》、陆天明《大雪无痕》、王跃文《国画》、李佩甫《羊的门》、毕四海《财富与人性》、阎真《沧浪之水》、刘醒龙《痛失》等一大批被命名为“官场小说”或“反腐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从性别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这些小说的作者全部都是男性,由此构成了一种“男性文本”; 另一方面在这些小说中女性既作为人物实体被书写,更作为欲望化的文学符号被想象和利用,由此构成了一种“女性叙事”。伊莱恩·肖尔瓦特将“女性主义批评”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涉及作为读者的女性,研究的对象是关
-
女性的生存之辩
-
作者:
靳怀芳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他者
《第二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西奥多·德莱塞创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的评论界也是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家贾平凹的《废都》也遭遇了相似的境遇,从出版到抢购再到封杀,以及后来的较高评价,《废都》诞生后可谓一波三折,而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是颇具争议。有人认为作者刻画了几个不知廉耻的女人,也有人认为作者描画了几个有血有肉,惹人爱怜的女人。两部作品中对
-
“女性课程”的性别社会学探讨——由日本和韩国经验引发的思考
-
作者:
蔡驎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课程
女性课程
女生课程
-
描述:
文章把“女性课程”区分为“女生课程”、“女性学课程”以及“女生女性学课程”,从性别社会学的视角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它们各自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考察。
-
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
描述:
中国共产党创建与大革命时期,中共妇女运动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开展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在实践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解放实际结合
-
庄子的平等思想对女性学走出现代困境的意义
-
作者:
李炫知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论
道
男女平等
庄子
女性学
统一体世界观
-
描述:
现代的女性学把男女关系理解为相互对立和竞争的关系,试图通过竞争达到跟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如在诸多稀少资源的分配中获得平等的机遇和利益。这样,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但女性的生活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说明女性学在现代并未构建出男女关系的理想模式,而是陷入到了一种困境之中。而庄子的平等思想为女性学的发展提供了出路。根据庄子的思想体系,男女本来就是平等和有机统一的,男女之间可以通过交互作用和协调达到理想状态。从统一体世界观的角度看,人与宇宙万物是有机统一的,而且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对立面而存在,因而在男女
-
身体写作:女性意识的张扬与迷失
-
作者:
姚馨丙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张扬
迷失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
描述:
女性意识包含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和作为人的社会意识两个层面。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的“身体写作”张扬了女性性别意识,它以女性肢体话语的自由表达,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突破了男性中心文化的长期禁锢。但另一方面,“身体写作”中呈现出的勃发——放纵的女性欲望、反叛——媚悦的两性关系、自恋———封闭的生存状态,足以说明女性社会意识的迷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真正繁荣,也在一定意义上有碍于21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健康发展。
-
身体写作:女性意识的张扬与迷失
-
作者:
姚馨丙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意识
身体写作
张扬
迷失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
描述:
女性意识包含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和作为人的社会意识两个层面。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的"身体写作"张扬了女性性别意识,它以女性肢体话语的自由表达,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突破了男性中心文化的长期禁锢。但另一方面,"身体写作"中呈现出的勃发--放纵的女性欲望、反叛--媚悦的两性关系、自恋--封闭的生存状态,足以说明女性社会意识的迷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韵真正繁荣,也在一定意义上有碍于21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健康发展。
-
论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
作者:
郭玉英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权主义思想
黑人女性美学
艾丽丝·沃克
黑人女性意识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一位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她曾积极投身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担任妇女运动的喉舌《妇女》杂志的总编辑。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一直是她创作的主题之一。在《紫色》、《梅里迪安》等作品中尤其体现了她鲜明而强烈的黑人女性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多层次展现,二是在艺术形式上对黑人女性美学的建构。
沃克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她对黑人妇女生存状况的整体关注上。她不仅深刻地揭露了黑人妇女在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及阶级压迫下生存的艰难和痛苦,
-
对《愚人船》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贻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
描述:
《愚人船》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出色的文学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评论家多倾向于对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写作技巧进行探讨,忽略了该作品更深刻的关于女权运动低落时期女性现状和广大妇女女性意识悄然酝酿,准备再次挣脱父权社会束缚的内涵。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女性主义批评所取得出的某些结论,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愚人船》作一解读,力求揭示该小说在展现女性意识、张扬女性文化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引起广大读者对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