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
作者:
胡沛萍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诗人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当代文学
精神解放
女性主义写作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的“身体写作”早在19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那里就开始了,如果非要把“身体写作”与女性作家挂钩(在中国这一概念与“女
莎菲作为“Modern Girl”形象的特征与价值
作者:
王烨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形象
Girl
现代都市“颓废文明”
Modern
描述:
因为"越轨"的笔致与人物形象的"Modern Girl"姿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作品。在小说问世之初的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莎菲形象的理解与认识产生过分歧。新中国成立以后,莎菲被现代文学研究者与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研究者视为现代女性"叛逆"精神与追求"灵肉一致"爱情的典型,她身上具有的现代"Modern Girl"气息及其隐喻的社会姿态、文化性质却被遮掩与忽视。事实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对新文坛与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是它象征着"Modern Girl"形象塑造的时代到来,隐喻
陈染作品中的身份认同轨迹
作者:
孙红丽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文化
陈染
身份认同
女性主义
描述:
陈染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突出个案,曾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认同理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陈染的作品分析,来揭示陈染创作中的身份认同轨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陈染在20世纪80年代写作之初,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这一时期她的创作经历了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与寻找的焦虑这两个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陈染的创作风格趋于成熟,她的作品开始具有了明确的女性意识,然而同时期陈染的作品还没有能力构建出理想的女性人格,她的身份认同之路依然充满了曲折。
范小青:追寻生活的真情与温暖
作者:
马季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写实
江苏省
意识流作品
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
女性心理
城市表情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生活细节
描述:
女性心理见长,作品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是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著有《裤裆巷风流记》《百日阳光》《女同志》《城市表情》等长篇小说12部,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英、日等国家。创作电视连续剧《费家有女 》《新
“爵士乐时代”堕落的天使
作者:
韩薇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爵士乐时代
个人经历
社会背景
女性形象
描述:
菲茨杰拉德是公认的“爵士乐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他笔下“爵士乐时代”的女性一般都被描绘成一群“美丽的与可咒的”“轻佻女郎”,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尤其是在有“爵士乐时代”编年史之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人们看到的是一幅轻浮放纵,崇尚物质,自私而非道德的女性形象。本文首先总结了评论家﹑学者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成果,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和价值之所在。然后将书中的女性人物分为三类,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人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做出比较和对比。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美国2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决裂与突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戏剧艺术初探
作者:
李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戏剧艺术
德语文学
戏剧创作
颠覆意识
女性形象
耶利内克
描述: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 i ede Jel i nek 1946- )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当代德语文学界最具有争议的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剧本具有强烈颠覆意识。她将戏剧创作的原点以寄生物的方式根植于男性经典文本中,重写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重塑女性形象,通过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颠覆父权价值体系中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判断,表达女性群体的声音。同时,耶利内克以反传统的颠覆意识对传统的戏剧样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耶利内克式的戏剧语境,使她的剧本“从
生命意识在爱的变奏中张扬
作者:
吴清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价值
生命意识
情感特征
八九十年代乡土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承接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八九十年代,新乡土小说又呈现出强劲的趋势。伴随着新乡土小说的发展,作为文学创作第一性的女性,也使乡土文学的园地蓬蓬勃勃。这些女性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一改旧时代女性灰头土脸的面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原始的生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她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爱情有了朦胧的觉醒,并在觉醒中平静地期待人生的幸福,热烈的追求人生的完美。并且她们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在对传统的蔑视和嘲讽中,满足着生活之爱,享受着肉体之爱,还追求着更高境界的精神之爱。这些变化了的新女性展
天使与妖妇二分法
作者:
吴
韦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妖妇
经典童话故事
天使
女性主义
父权中心社会
描述:
童话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儿童文学中深受喜爱的文学形式。童话担负着教育下一代,娱乐下一代并向他们解释世界的功能。童话故事不仅向儿童解释世界起源这类重要问题,同时呈现社会期待的理想模式。因此,童话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儿童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经典童话故事中仍旧描述传统的女性形象,将父权中心论的思想内化于每个读者心中,可能导致对女性以及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关于童话故事中性别角色的研究为数不少,却鲜有人对于童话故事中的天使与妖妇二分法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评论和话语权理论对比研究经典童
激进与保守的对立与平衡
作者:
张素侠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利》
创作模式
未完成式
双重性
描述: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 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显示出当时妇女的心声。在《简·爱》那胜利光环的对照之下,夏洛蒂的其它三部作品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作者:
吴嘉慧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人生姿态
杨绛
描述:
杨绛在她的诸多文本中,凭借其女性细腻敏感的天性,塑造了一系列青年女性形象,她们大都以过人的聪颖和强烈的理性,主导爱情,主导人生,寄寓着杨绛先生的理想,并从中投射出她达观智性的人生姿态。杨绛的文本于平和冲淡中,有着觉醒的现代女性意识,与英国女作家奥斯丁遥望呼应。“隐身衣”是杨绛人生哲学的集中表达,充分体现了她自身的精神内蕴。同时,她关注人性,除了鞭挞人性的黑暗与丑陋之外,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宽容与温情。杨绛更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学者,但也有着勇士的傲骨和气魄,并在社会与文化的共同困境中,以向内转的身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