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戏剧之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174 条
-
女性剧作:从“缺席”到“出席”
-
作者:
唐昱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形式
戏剧评论
女性戏剧创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戏剧剧本
-
描述: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的研究中,女性常常是缺席的。无论翻开哪一部戏曲史研究著作,有关女性戏曲创作和研究几乎只存残篇断简,这不能不说是戏曲史研究的缺失和遗憾。虽然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说是永远的热点,但是有关女性戏曲创作,女性戏曲批评以及女性与戏曲文化等研究仍然乏人问津,仍存在不少的空白和缝隙有待填补。近年来随着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升温,并且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很多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及她们的
-
植根传统 推陈出新:谈熊文祥戏曲创作
-
作者:
夏元明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结构
人性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传统戏
戏曲创作
艺术审美
女性形象
熊文祥
-
描述:
熊文祥1972年开始涉足剧坛,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他一共创作了几十个剧本,或晋京、或获奖,雅俗共赏。纵观熊文祥的戏曲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一,仿旧不旧,旧故事新开掘;二,有浓厚的书卷气;三,结构流畅自然,云行云止。熊文祥的戏曲创作,有不少取材于传统戏,如《风尘奇女》取材于《绣襦记》,《思情记》取材于《张二
-
视角转换和历史再识
-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角转换
历史再识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历史精神
历史剧
-
描述:
在英文构词当中,历史(history)就是他的(his)而不是她的(her)故事(story),正如西方女权理论家所指出。从性别研究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史无非经历了女人时代和男人时代两大阶段。自从女性历史性败北(恩格斯语)于男权以后,迄今为止,用男性化笔墨撰写出的种种文本化的history,都习惯于英雄化宏大叙事(无论在东西方语言中,
-
新版芭蕾经典火爆江城舞台
-
作者:
程鉴君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舞蹈艺术
芭蕾舞
湖北
女性形象
武汉市
-
描述:
盛夏时节,武汉的舞台上除了地方戏曲之外,两部引进的芭蕾经典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由中央芭蕾舞团来汉献演的新版《红色娘子军》让上万江城观众目睹了目前国内顶尖芭蕾舞团的风采。《红色娘子军》堪称新中国的芭蕾经典,它由同名电影改编,是新中国第一部新创芭蕾,在五六十年代就
-
《新龙门客栈》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杨园园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龙门客栈》
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
女性人物
-
描述: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堪称武侠电影的一座丰碑。影片中塑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其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只有两个,那就是侠肝义胆的邱莫言和八面玲珑的金镶玉。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充分体现了西方叙事学家福斯特对于人物分析所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理论。邱莫言可以说是"扁平人物"的代表;而金镶玉则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
作者:
苏磊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野
形象塑造
表演
女性人物
-
描述:
歌剧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塑造等几大要素。其中,作为强化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的主要要素之一的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本文将从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出发,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一部歌剧成功的重要性。
-
唐代女性人物造型的审美特征
-
作者:
胡玉霞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审美
唐代女性
-
描述: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百业俱兴,文化外交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使得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与中原文化充分交流融合,形成唐代独特的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唐代女性人物造型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辉煌灿烂与精彩,流传下来了很多的艺术作品和文献资料。
-
谈电影《东邪西毒》中光对女性人物的塑造
-
作者:
郜芸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影
人物造型
《东邪西毒》
-
描述:
"光是电影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1]电影艺术领域中的光线能够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光的使用也被视为导演或者摄影师的特定艺术风格符号。文章以电影《东邪西毒》为例,探讨了光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表现手法。
-
《我的前半生》女性人物角色分析
-
作者:
李文慧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我的前半生》女性人物角色分析
-
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悲剧——析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东方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何凤先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铃木
蝴蝶夫人
巧巧桑
人物形象
-
描述: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歌剧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塑造蝴蝶夫人的形象和倾诉她个人的悲剧性遭遇上,无论在人物的安排还是音乐的选材上,都体现了传统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冲突,而蝴蝶夫人就是冲突的焦点,这也是她悲剧结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