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分析
作者: 朱玉民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作家   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民族文化是以民族、国家为根本框架的,具有地理上的意义。华裔己步出原有的民族国家体系而生活于美国,但依母脐带仍然使其存续原有的母体文化,长期生活于美国又使其适应于美国文化,而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华裔们身上具有多文化性。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中国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美籍华裔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华裔美国女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与艺术追求。无论他们是崇尚美国化,还是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作品中随处可见身处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面对身份问题时弃婴般的痛苦
隋唐五代僧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刘阿丽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僧   隋唐五代   僧诗   女性形象  
描述: 诗歌是中国文化长廊中璀璨的明珠,中国文学史如果没有诗歌的点缀将黯然失色。僧人作诗,无论在佛教史上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令人瞩目的事情,它是佛教中国化的显著标志。但是由于僧诗的数量不多,所以多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近年来,诗僧和僧诗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青睐,研究僧诗和诗僧的论著不断涌现,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尽管如此,把隋唐五代的僧诗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其某类形象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拟从僧诗中一类特殊的形象——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探究隋唐诗僧笔下为何比此前较多地出现了此类形象,以及
森欧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舞姬》《半日》《安井夫人》为中心
作者: 李星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妻子的理想形象   疯女人   近代   传统   恶妇  
描述: 森鸥外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文豪、启蒙家、思想家,青年时代曾以军医的身份留学德国,回国后,鸥外发表了被誉为明治文学最杰出的恋爱小说《舞姬》。之后,沉默了约二十年,森鸥外发表了现代小说《半日》,该作品取材于森鸥外四十八岁时的中年生活,称得上是鸥外重返文坛的代表作。大正三年,森鸥外创作并发表了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安井夫人》。三部代表作品均发表在森鸥外人生重要的转折期。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对《舞姬》《半日》《安井夫人》这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同时,结合森鸥外的恋爱、婚姻经历,作品的
论大冈升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武藏野夫人》为中心
作者: 杨晓丹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藏野夫人   悲剧   大冈升平   女性  
描述: 大冈升平是战后日本文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艺术成就颇高。作家本人独特的战争经历,及其对法国文学的潜心翻译与研究,使他的作品一方面极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状况,另一方面巧妙地融合了西方文学的某些特色。《武藏野夫人》是大冈升平的代表作之一,它更加坚实地奠定了作家在战后日本文坛的地位。本文以《武藏野夫人》为中心,从西方文学对作者的影响、日本战败后的社会背景等角度来分析大冈升平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命运中充满悲剧色彩的战后社会转型时期的日本女性,以及当时的
从意识与技巧之争看海内外文学观念差异:以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为例
作者: 吴宏娟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海外华人学者   大陆学者   女性写作   文学观念  
描述: 着眼于张爱玲研究中的意识与技巧之争,从张爱玲的女性写作切入,探讨海内外学者在意识与技巧关系问题上的差异:大陆学者多是就意识而谈意识,将张爱玲甘于第二性弱者的女性立场,以补充的姿态纳入中国新文学女性文学传统;海外华人学者在重视技巧的同时,将技巧联系意识,借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技巧对中国男性主流文学传统进行破坏和颠覆.在双方文学观念冲突的背后,则是其各自文学研究方法--社会历史批评与文化研究方法的历史落差.
命运的悲苦与精神的蒙昧: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王婷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底层女性   悲剧命运  
描述: 以鲁迅为先导的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为中国现代文坛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2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莫过于特定时代乡村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乡村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学界对前者多有关注,对后者尚乏细究。基于此,本文拟对2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以理性的梳理和文化心理的观照,以弥补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某些不足。本文在观照五四乡土小说底层劳动妇女形象的同时,重点探析了这些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根源。20年代乡土小说分为乡土写实派小说和乡土浪漫派小说
从“雌性”、“地母性”到“圣母性”:严歌苓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再解读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雌性   圣母性   严歌苓   地母性  
描述: 北美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出国前的创作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移民”给了严歌苓更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都会反映在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中。从移民前的《雌性的草地》到移民初期的《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前不久的《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出国前后的严歌苓经历了“心灵移植”的重大转变,其女性形象及贯穿其中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转变;而且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成熟,这种转变越来越清晰,艺术展现方式也越来越圆熟。本
寻找中的完整自我——多丽丝·莱辛英国小说女主人公形象解读
作者: 武剑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英雄   自我   双性共体   完整性   自性  
描述: 了她以英国为背景的五部以单个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并以这五位性形象作为分析对象,论述了她们追寻自我的旅程。本文结合荣格心理分析学相关理论,论证了在这五位性追寻自我的旅程之中,都经历了心理上的个性化过程
十九世纪法国女性社会地位视角下咪咪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张斓斓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咪咪   人物形象   《波希米亚人》   女性社会地位  
描述: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文学、歌唱与乐队完美的结合体。在一部歌剧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一部歌剧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又是展开戏剧、揭示内涵的核心手段,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普契尼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是直接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十部是以男女主角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并且已经成为其歌剧作品的独特亮点之一。本文选取普契尼的代表性歌剧《波希米亚人》中女主角咪咪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
女性的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危机:《嘉莉妹妹》之消费文化探析
作者: 张倩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物化   消费文化   男性气质  
描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经历着一场急剧变革,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兴起的消费热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近年来国内虽有文章从消费文化角度研究该作品,但对其中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体验却鲜有论及。受后学思潮影响,近年来女性主义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已从早期的批判态度转向了对其“解放”和积极作用的突出与强调。鉴于该作品创作时期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及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本文采取消费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尝试
< 1 2 3 ... 142 143 144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