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雌性”、“地母性”到“圣母性”:严歌苓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再解读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0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伟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雌性 圣母性 严歌苓 地母性

【摘要】北美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出国前的创作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移民”给了严歌苓更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都会反映在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中。从移民前的《雌性的草地》到移民初期的《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前不久的《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出国前后的严歌苓经历了“心灵移植”的重大转变,其女性形象及贯穿其中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转变;而且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成熟,这种转变越来越清晰,艺术展现方式也越来越圆熟。本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年度】2009

【导师姓名】莫嘉丽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