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从《妇女杂志》看1920年代的城市妇女
-
作者:
邱志仁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城市妇女
1920年代
妇女社会地位
-
描述:
《妇女杂志》的刊行时间从1915年1月到1931年12月为止,每月一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文以这份民国时期发行量和影响较大的妇女期刊为主要视角,考察和分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城市妇女的形象
-
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研究
-
作者:
邱单丹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母亲谱系
消解
母性
重写
-
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里,女性实际处于“无名”状态,人类的母性历史无从展现,母女关系史更是不存在。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开始了对母亲形象以及母女关系的书写,对母爱的异口同声的赞美和歌颂,集中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女儿在母爱与情爱的矛盾中挣扎,展现了两种对立的文化对现代女性的争夺。三四十年代日益严峻的民族存亡危机时期,展示母亲的不幸和困苦生活成了女性作家笔下的重要内容,还出现了一批的献身精神与母性完美融合的伟大母亲形象。丁玲的《母亲》第一次着眼于母亲的觉悟与解放,讲述女性寻求自我的生命历程和互相同情支持的母女之爱。张爱玲笔下
-
追溯女性传统 重构女性历史——评A.S.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主义艺术手段
-
作者:
孟育凤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段
A.S.拜厄特
占有
女性历史
女性传统
-
描述:
从女性历史的角度,探讨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连结女性经验片断、追寻女性文化传统、重构女性历史的艺术手法,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她发扬女性文学传统意象,揭示女性边缘化;她解构神话传说,重构女性叙事传统,并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象征性重新连结起了知识女性的生命史。
-
浅析古典文学中的怨女形象
-
作者:
胡艳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古典文学
形象
-
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其中怨女形象不仅博得后人的同情泪,同时她们“怨而不怒”的性格也留给后人深深的思考。
-
从凯蒂看福克纳的女性观
-
作者:
郭爱东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衰败
南方旧传统
女性
-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以他的小说《喧嚣与骚动》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凯蒂的命运,展示出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对女性的压迫与侵害。
-
浅析女性亚文化理论
-
作者:
刘寒冰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阶段
女人阶段
女性阶段
亚文化
英国女性文学
-
描述:
伊莱恩·肖瓦尔特指出,英国女性文学在整个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亚文化的地位,即始终处于男权文化领域之外的,不被接受的地位。她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19世纪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女性文学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即女性(femi-nine)阶段,女权(feminist)阶段和女人(female)阶段。本文将结合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简要分析肖瓦尔特的女性亚文化理论,加深对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理解。
-
《圣经》女性主义阐释与女性定位
-
作者:
程小娟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
西方女性主义
社会文化
阐释学
女性定位
上帝
思考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
描述:
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
美术作品中的女性
-
作者:
肖芸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艺术家
角色
古代社会
类形象
鉴赏教学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美术作品
男性
-
描述:
当大家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要多,虽然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作品一直都受到男性艺术家的垂爱,但女性形象跟艺术家表现的风景、静物属于同等的范畴。女性艺术家与女性模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地位上都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在这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问题。
-
宋词中的女性美
-
作者:
吕顺泽
来源:
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文学
内美
真性情
描写
词体
宋词
诗经
女性形象
意象
-
描述:
人为万物之灵,而女性秉天地之灵气,更有其特美之处。我国文学自《诗经》起,就非常重视描写女性形象。到了宋代,女性形象更是演变成词体文学中的优势意象,为众多词人所青睐。宋词中的女性美,重视的是女性的内美,能体现真性情的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
-
燃烧吧,战斗美少女!
-
作者:
罗四维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斗
女主角
少女形象
女性角色
动画
燃烧
作品
女性形象
漫画
男性
-
描述:
所谓战斗美少女,那么首先她要能打败同作品中的绝大多数敌人,其次她要符合美感,然后还得够少(shao)。最开始的时候,或许和国际上兴起的女性独立运动有关,一些女作者开始为她们的年轻女主角赋予坚强、善战等男性角色常见的特性,而并非停留在花瓶或者稍具智力的花瓶这种形象上——这便是最初战斗美少女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