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寻求自我——对《秀拉》中女性角色的分析
作者: 杨黎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秀拉   寻求自我   黑人女性  
描述: 1993年,托妮·莫里森作为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这标志着黑人文学正式登上世界文坛。这位高产作家的近十部作品不仅屡次登 上畅销书榜首,深受读者喜爱,而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前卫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 受成为文学评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黑人文学,尤其 是黑人妇女文学正在成为美国文学迅速发展的劲旅。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不仅描述了一些从未在其他美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 的黑人女性形象,而且散发着浓郁的黑人文化气息。本文旨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之爱情婚姻观探析
作者: 吴荷荣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爱情婚姻观   中国女性  
描述: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的基础看法,本文试图透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中国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并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本文主要结合《诗经》中的《静
乡村里的“风流娘们”:十七年小说中另类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王圆圆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   形象解读   风流娘们  
描述: 本文对十七年红色经典中乡村风流娘们这群异类的女性进行新的审视,如陈登科《风雷》中的羊秀英,柳青《创业史》中的素芳,浩然《艳阳天》中的孙桂英,孙犁《风云初记》中的蒋俗儿,《铁木前传》中的满儿,赵树理的《登记》中的小飞娥等。这类女性区别于传统的反面、落后、放荡等界定,类似于传统文化中狐仙型女性形象,她们具有淫、媚、诱的外在形象特征,但此类女性的生动形象和独有的“世俗”特性,传达出人性更丰富的内容,这些风流娘们不是传统意义上“恶”的化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被认为是悖理于时代主流价值观念的,是不被时代认可的有
爱的悲歌:论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白明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路翎小说   爱的悲歌   女性形象   路翎  
描述: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路翎以他独树一帜的小说创作蜚声文坛。这一时期路翎的小说创作以“国统区”为背景、取材广泛、视角独特,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长期以来对该时期路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男性身上,而对女性的关注则比较少。通过文本细读,笔者发现这些女性形象演绎着各式人世之爱并且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路翎所揭示的这些爱之悲歌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为什么呈现出一种悲歌色彩呢?这些都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笔者将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划
论日本平成电影中女性的“人格面具”及其文化成因
作者: 张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成电影   人格面具   日本女性   阴影  
描述: “集体无意识”),因此在日本电影中,出现了昭平电影中成濑巳喜男导筒下的温柔又坚强的女性角色,但到平成时期,日本社会中的
理想与现实: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作者: 吴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男权社会   尤金·奥尼尔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结合三位主人公的不幸经历,分析男权主义对当时女性的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受到束缚,甚至丧失了
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论
作者: 许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为线索,依据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系统地论述了各个阶段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各类妇女形象的一般性格特征及这些形象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审美特征.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五六十年代"为宣扬集体主义观念而塑造的理想化形象."这些形象虽然性格不同,但其集体主义的意识倾向都是一致的...
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对《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文化解读
作者: 纪娇娇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能动性   受动性   《他们眼望上苍》   主体间性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20世纪初非裔美国文学中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坚力量。她的一生饱受非议,直到女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出现了“赫斯顿复兴”,她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黑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经典,她本人也被尊奉为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之母”。20世纪许多著名黑人女作家,如托尼·莫里森、爱丽斯·沃克等都深受其影响。出版于1937年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作为黑人文学史上第一部展示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作品,这部小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阻滞的网络化治理:以H省为例
作者: 宋笑娜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女性科技人才   网络化治理  
描述: 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她们的参与能够加快和巩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培养女性科技人才是科学界应该重视的一项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促进女性科技人才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H省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她们的实地采访、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她们的工作现状、工作困境以及心理状态,借以论述所有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阻滞这一现状。文章通过这些实例从政府政策、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这三个角度探究了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过程中受到障碍的原因,同时提出她们事业上的
对历史的另一种书写——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略论
作者: 安正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历史   女性写作  
描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日益觉醒,她们开始以 清晰的性别身份书写世界、人生和历史。这种书写既有着对女性生命经验和身 体欲望等感性内容的描述,又有着对历史或现实中女人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剖 析,同时向社会展示了女性生存的真实世界,让人们了解了另外一种历史。“对 历史的另一种书写”似乎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共同使命:放弃 对社会理想和时代公共主题的盲目认同,追求真实的私人性生存体验。在这种 使命无声的召唤下,20世纪90
< 1 2 3 ... 12 13 14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