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将在重庆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研究会   第13届   跨文化交流   2006年   会议主题   年会   学术研讨会  
描述: 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10月中旬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由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跨文化语境中的美国文学研究。子议题有:1、跨文化语境与
瞻“前”顾“后”之悟——论谭恩美作品中的新原始主义元素
作者: 张琼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华裔美国文学   新原始主义  
描述: 对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新原始主义元素和谭恩美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探讨,揭示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女性文学创作与充满神话性的原始色彩元素的关系。谭恩美的作品灵活地在双重文化代码,即通常意义上的原始东方与摩登西方之间转换着。因此,在谭恩美的作品中,作家对不同文化的矛盾态度逐步彰显,新的美国神话在艺术的模糊效果上凸现,同时,这些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给受现代文明与高科技熏染的读者带来了一些困惑、焦虑与新的思索。
遥远的星辰
作者: 盛姗姗   来源: 翠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女作家   古代   赵飞燕   深蓝色   汉魏晋   风格   女性文学   班昭   文学家  
描述: 撩开覆掩在仿佛凝固了的、沉寂了多年的夜空上的薄纱,就会发现几颗古老而遥远的星辰,疏疏落落,隐隐约约地点缀在文学的天幕上。那是李白、司马相如曾经流誉千古的夜空啊!这几颗星年代古老,光彩微弱,然而他们终究是挂在这深蓝色夜幕上星星家族的一员。在女性文学史上,汉魏晋一期,能够与众多男士作家相提并论——在气度上、注目的问题上甚
对张爱玲小说中畸形婚姻的再认识
作者: 钱进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作品   畸形婚姻   女性文学  
描述: 张爱玲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理性的目光审视着由变态的物欲和性欲所主宰的两性婚姻关系,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心理描绘揭示出人性的颓废和泯灭。与同时期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相比,张爱玲的作品缺乏追求个性的叛逆精神,更多表现的是虚无的自我满足和逆来顺受的奴性意识,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认同既是当时变态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作者自始至终无法超越自我的时代局限。
台湾文学思潮的发现、探微与批判——读朱双一《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
作者: 陈辽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日据时期   台湾文学研究   台湾作家   台湾新文学   乡土文学   渊源   郑成功   作品   二十世纪  
描述: 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但对台湾文学思潮的研究仍然是弱项。从已出版的多部台湾文学史看,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论述,大多是有作家有作品而无文学思潮。台湾光复以后至今五十六年的台湾文学,也只论及“战斗文艺”(“反共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乡土文学思潮、后乡土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新女性文学思潮等
文学:个人心灵的景观: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西部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体验   王安忆   情感   个人   文学观   小说   心灵   心灵世界   文学批评方法   景观  
描述: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对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独立之路与依附之结:明末清初歌伎诗人研究(以柳如是为例)
作者: 刘清滢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柳如是   独立   歌伎诗人   依附  
描述: 本文旨在揭示明末清初之际,以柳如是为代表的歌伎诗人在诗词创作中表现出的一种独立性与依附性的悖谬,呈现歌伎创作主要作为文学现象而非文化现象的真实面貌,总结古代女性文学史中“歌伎传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的内涵和意义。本文选取歌伎诗人与男性文人及男性中
《烟云》与《水藻行》比较研究
作者: 冯望岳   来源: 茅盾研究(第九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烟云》   茅盾   三角关系   《水藻行》   小说  
描述: 《烟云》和《水藻行》是茅盾创作于1936年的两个"不属于抗日题材的"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决非简单化的三角关系,塑造出不同的第三者、戴绿头巾者和女性形象。尤其是塑造出懦弱无能、一味退让的"纸马"男人陶祖泰和健全雄强、敢于承担的农民财喜。在大敌当前的环境中以特殊的方式表现着茅盾的忧愤深广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宣扬和呼唤。
历史演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
作者: 周峨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人物   历史演义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
张恨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 袁瑾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解读   张恨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試圖用權主義的文學觀解讀現代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作品中的兩個不同家庭出身、不同性格類型女子冷清秋和沈鳳喜的相似命運,筆者認為造成舊式女子悲劇命運的原因,雖然與她們自身的性格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強大
< 1 2 3 ... 114 115 116 ... 118 119 1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