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女性:海派小说的文化特征与性别姿态
-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方式的
性别姿态
女性自我叙述
海派另类
想象女性
现代化
-
描述:
海派小说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叙事的整体结构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上,它远离同时期宏大的“民族/国家”的表述模式,从小处着眼,定位于“人情/世情”叙述之上,侧重于对个人、家庭生活和两性关系的描述,由此形成它边缘化、另类化的叙事姿态。这类小说得以传播的,不是借助近代政治文化改革的力量,而是借助上海城市经济的力量,依靠近现代的商业出版机制而生存、发展和嬗变,自成一统。它形成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自觉地扮演着城市文化/生活代言人和演绎者的角色;二是在小说的形象/图象展开方面,紧紧依靠“女性形象”。从某种角度说
-
女权主义视角中的广告文体
-
作者:
何达倩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性别歧视
典型定式
女权主义
文体分析
语义贬低
-
描述: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很少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采用批判语言学的理论从词和篇章两个层面,以女权主义视角分析英语广告文体。
论文开篇先对广告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在对英文广告进行实际分析之前,从原因、理论、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女权主义视角里的文体分析。第一方面是进行女权分析的原因。女权主义者探索和追求在性、语言和能力之间的一种关系,试图去建立一种“非男权中心”的思维方式,塑造一种共同期望的非二元制的、非对抗的思想。女权主义者Dale Spender认为英语是“男人创造的”语言,在很
-
中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以『痴人之爱』、『卐』、『春琴抄』为主
-
作者:
付丹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在日本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对于谷崎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而且其褒贬毁誉的激烈程度真可谓前所未有。其中,对于谷崎文学是否具有思想性的争议最多。此外,关于谷崎润一郎的创作时期也有很多种分法。而对于谷崎文学的转折点及作家的艺术本质也有很多种说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谷崎润一郎的三篇作品——《痴人之爱》《卐》《春琴抄》来论证这段时期,即谷崎润一郎移居关西之后,大约从1924年到1945年之间这段时期,文学创作的变化发展和统一。本文试图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三篇作品。一、嗜虐性文学及其女性形象。
-
谷崎文学古典回归中的女性
-
作者:
郝金梅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谷崎文学
古典回归
永恒女性
恶魔女性
异端者
-
描述:
日本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认为:“在现代日本文学中,没有比谷崎润一郎更有资格被称为文豪的作家了。”三岛由纪夫也在追悼谷崎的文章中提出了“谷崎朝时代”的溢美之词来赞美谷崎。在谷崎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造了大量的杰作,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美是其永恒的主题。本文主要通过谷崎文学古典回归中的女性形象的转变来探讨谷崎文学中女性美的实质。论文分四章,第一章写谷崎文学的创作道路,论述了谷崎文学由唯美主义,恶魔主义向古典主义的回归。分两个部分来论述:一是谷崎初登文坛时有意识地走异端者的道路来确立自己的文学风格,并逐渐
-
飞翔并且穿越
-
作者:
吴惠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酷儿书写
语言
聚焦
新女性主义小说
身体论述
-
描述:
台湾新女性主义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异军突起,不仅来势迅猛,自成格局,更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内涵,扬起女性前卫的旗帜,而且它一直处于暗流涌动的前行状态,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现象。 台湾新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在文本中积极拓展精神空间,既关注女性生存处境,对处于传统文化束缚下女性的生命本质、性格弱点、心灵桎梏进行剖陈、审视;也在文字上颠覆了从来只有男人书写女人的传统,以女性眼光观照男性的卑劣、软弱与挫败,解构了男权神话,并且建构具有理想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同时,新女性主义作家还以“身体”为媒介,挖掘身
-
张炜小说的言说策略
-
作者:
蔡茂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性
底层性
理想性
保守性
民间性
-
描述:
本文分别从话语立场、人物谱系、意象群体、文体特征四个方面论述了张炜小说的独特性。本文认为,正是由于作者选取了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民间话语立场,作为知识分子的张炜才能保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才使得张炜在人物形象塑造、意象营构及文体选择方面确立自己的特点。文章对话语立场的阐述是本文得以立论的基础。在人物谱系方面,重点分析了赵炳等革命投机家存在的社会基础,还有作者对隋抱朴形象所采用的艺术策略,“二元对立”是作者在塑造男性形象常用的方法,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表示不满是作者的态度,由于作者有对美好女性的内心期待,
-
生存哲学终极观照中的川端康成:从女性观到死亡观
-
作者:
高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观
生存哲学
宇宙无意识
女性观
虚无
物哀
-
描述: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以“无言的死”,留下了“无限的话”,此后30年间,川端文学的研究家们聚焦川端的死,从多种角度和各个方面研究其中原因,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走入他的心灵世界,乃至走入他的生存哲学世界,探讨他如何看待生与死。日本特殊的文化传统背景——对女性的崇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文化恋母情结”,暗中影响甚至支配着后世文人的思想行为和艺术创作;同时,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缺失母爱,再加上少年时期初恋的失败,形成了川端个人无意识中的“恋母情结”,所以他很早对女性就
-
爱情·神谕·阴影——中国印度希腊三则爱情神话比较研究
-
作者:
谭耀智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民族传统
神谕
爱情
阴影
-
描述:
本文以文学研究为根本目的,以文化研究为重要手段,比较研究了印度的莎维德丽、希腊的阿尔刻提斯、中国的牛郎织女三则爱情神话。论文对神话作了一个简明的界定,简要介绍了广义神话的概念,阐明了论文选择神话题材、爱情主题、以及这三则神话文本进行解读的原因。第一部分,介绍与这三则神话相关的一些文本,涉及神话的情节、神话的产生、发展、流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二部分,文本分析。论文首先探讨三则神话的忠贞主题,并认为这一主题因死亡的考验、权威的介入等情节的展开而得以充分体现。鬼神的参与增添了三则神话的神异色彩,也进一步突出了
-
布农族女性艺术家Ebu绘画中的性别与族群认同探究
-
作者:
李韵仪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瑞玉
原住民女性形象
自愈仪式
性别认同
族群认同
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创作
布农族
-
描述:
這篇論文撰述之目的,主要是想從少數族裔女性的族群認同與性別認同乃交錯並置之觀點,來討論、分析布農族與鄒族血統之女性繪畫創作者Ebu(孫瑞玉)作品中再現的台灣原住民女性之生命情境個案。還有她從自我身體書寫、原住民女性經驗書寫出發的創作核心理念與實踐,對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創作者群面對「母體文化傳承」與個人藝術實踐之間糾葛辯證之困境,又提供了什麼樣的再現經驗。論文第一章將從試圖描繪目前台灣原住民族裔之視覺藝術創作發展脈絡及其分佈地圖作為開始,並分析原住民女性在整個脈絡發展與當下這份地圖中所佔據的位置,以作為分析
-
论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马英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凯瑟琳·安·波特
自我定义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本着严谨的艺术态度、敏锐细致的观察,以尖锐明晰的文笔,创作出了相对较少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波特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批评家的注意以来,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对波特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对她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提出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女性文学批评的目的之一便是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