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20 条
-
维多利亚女性文学探微
-
作者:
刘晓文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人文主义文学
宗教情感
维多利亚时代
艾米莉·勃朗特
十九世纪
乔治·艾略特
道德困境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独立、自由,试图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属人文主义文学。因其文学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精神是水乳交融的,又称作宗教人文主义文学。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生当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矛盾日
-
维多利亚女性文学探微
-
作者:
刘晓文
来源:
新疆社科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德尔马契
英国资本主义
夏洛蒂·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
十九世纪
亚当·比德
乔治·艾略特
盖斯凯尔夫人
宗教精神
织工马南
-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独立、自由,试图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属人文主义文学。因其文学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精神是水乳交融的,又称作宗教人文主义文学。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生当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矛盾日
-
试论香港当代都市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与变异(摘录)
-
作者:
粟多贵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新女性主义
审美特征
香港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都市女性文学
文学景观
都市意识
女性审美
-
描述:
香港当代都市女性文学,是香港独特的社会现实生活所产生的一个崭新的文学景观。它是生活在东方这个国际贸易大都会的香港女作家们,在当代都市意识的强烈呼唤与拨发下,所创作的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都市女性生活与命运的女性世界。它是随着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城市从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经济腾飞与开放的氛围中,逐步形成和蓬勃发展起来的。 她们的这些作品,以独具的女性审美观念、意向与尺度,不同的审美理想,情趣与感受,奋力表现当代都市的女性意识,探索其女性新的人生意义、价值与困惑,展示其当代都市女性的不
-
唯物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引论
-
作者:
朱迪思·牛顿
德博拉·罗森菲尔特
刘艳秋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劳森
语言范畴
女权主义者
唯物主义
引论
批评家
女权主义批评
社会构成
-
描述:
里连·罗宾逊曾经说过:作为女权主义批评家,我们能够反身自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那又怎么样?”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观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本文以“那又怎么样”这个问题开篇.也是为了承担提出其它问题的任务——例如,文学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而,文学批评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女权主义批评家仍然围绕着妇女运动的一个中心观点从事研究——即:性别是由社会构成的,而且它的构成加强了不平
-
妇女小说家和文学市场——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兴起探微
-
作者:
简·斯潘塞
刘晓文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斯潘
书信体小说
小说读者
妇女作家
小说家
英国女性文学
十八世纪
史密斯
文学市场
-
描述:
本文译自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讲师简·斯潘塞1986年出版的《妇女小说家的兴起》一书。本译文是此书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题目为译者自拟。因考虑到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篇幅,译时作了些删减。英国女性文学成就巨大,在欧美大陆是罕见现象。本人曾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对英国19世纪文学作了较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见1989年《人文杂志》2期拙作《试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简·斯潘塞的这本书对英国18世纪女性文学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人拟翻译其中的探讨英国女性文学兴起原因的一小部分。
-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运动
-
作者:
聂月岩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妇
国民党“一大”
何香凝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运动
妇女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决议案
宋庆龄
国共两党
-
描述:
在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妇女领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邓颖超、蔡畅等中共妇女领袖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协同尽力、真诚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其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
-
两代女性的人生搏击——析《皮狐子路》中的野兰子和耐冬嫂形象
-
作者:
胡文君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皮狐子路》
野兰子
妇女解放
耐冬嫂
女性形象
小说
农村
-
描述:
妇女的解放程度,最能反映出社会的解放程度,正因为如此,当代作家敏感地抓住这一环,塑造出一大批色彩缤纷、各具个性、映照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的女性形象,以此衡量社会解放的进程。读完当代作家毕四海的《皮狐子路》,不能不被书中的女主人公野兰子和耐冬嫂的命运所吸引,从她们身上可看出,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和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作者描绘了这两代女性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真正地写出了她们的血肉和灵魂。
-
从《诗经》谈父系文化对中国妇女形象的影响
-
作者:
林光华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形象
根本性
统治者
奴隶社会
影响制约
诗经
父系
文化意识
主导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的,如《卫风·氓》里的女主人,既温情脉脉又刚烈决断;有漫柔敦厚的,如《邶风·静女》,姑娘对小伙子一片忠诚,赤心相爱;有羞涩怯懦的,如《郑风·东门之婵》,姑娘与邻
-
政治意识与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价值取向
-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革命女性
新文学
丁玲
现代女性作家
政治意识
三十年代
萧红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
描述:
命运多舛的中国女性文学,终于在五四大潮的催生下崛起。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竞相出现,曾经那样强烈地震撼了文坛。从二十年代末开始,第二代女作家和着时代的节拍拓展女性文学的境界,以阳刚之气令人耳目一新。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由于政治意识的强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嬗变,并从而具有了不同于前一时期的品格。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考察的文学现象。
-
克拉拉·蔡特金和无产阶级国际妇女运动
-
作者:
孔寒冰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运动
克拉
德国社会民主党
资产阶级女权运动
劳动妇女
国际妇女运动
共产国际
蔡特金
妇女组织
-
描述:
克拉拉·蔡特金,这个名字在中国并不陌生,每当我们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都会想起这位"国际妇女运动之母。"但是,人们又不了解蔡特金,缺乏对她生平和思想全面、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我国关于她的学术文章是凤毛麟角。笔者不揣冒昧,试图从蔡特金与无产阶级国际妇女运动的关系角度,揭示出蔡特金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一个重要侧面。抛砖引玉,促进对蔡特金的研究。
<
1
2
3
...
10
11
12
...
30
31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