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大视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元明清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 五四时期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深化,以此反观当时社会上具有相似境况的女子追求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演变
作者: 包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语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西方女权主义背景下的初探到发展再至繁荣及多元化的过程,其所研究的中心话语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进化的。从最初的对
欧洲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晚清至民国时期)
作者: 吴静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进知识分子   妇女传统地位   妇女解放运动   民主革命   欧洲思想  
描述: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在中国又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与此有关的研究不仅对当代的妇女问题进行讨论,也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各个阶段的历史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这些研究结果不难看出,中国妇女运动的独特性,即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女权运动的特点,成为一个重点和中心结论。如果翻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有关史料,不难看出妇女解放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选取晚清至民国这一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步期作为论文的论述范围,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西方人士及其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
从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慧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父权统治   此者   女性形象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剧作家。他的声誉主要取决于他的三个作品, 《玻璃动物园》(1945年)、《欲望号街车》(1947年)及《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年)。田纳西·威廉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是其剧作的主要特色。他创作的大多数戏剧都是以没落的南方女性为描写对象。这也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挖掘其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依据。本文作者试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田纳西·威廉斯这三部主要作品,并且发现,这些妇女敢于同传统习俗相抗衡,敢于为争取独立和自身价值而奋斗不息,并在不同程度
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中国女性译者的主体性
作者: 阮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叛逆重写   干预   译者主体性  
描述: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女性主义翻译。同时涌现出了大批女性主义翻译家和批评家,其代表人物包括哈伍德(Sussane de Lotbiniere-Harwood)、张伯伦(Lori Chamberlain)、芙罗图(Luise von Flotow)等。她们从性别研究角度发掘译作和原著隐藏的男性至上主义和性别歧视,并质疑传统译论的基本标准:忠实、等值和译者隐形等。 女性主义译者为将女性和翻译的从属地位提高至主体地位,采用了脚注、增补、挪用等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作者: 毕娜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失落   黑人女性   托尼莫里森   寻求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享誉文坛的杰出美国女性作家,她于199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就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文坛的地位与影响也与日俱增。作为一名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美国黑人前途的极大关注。以往的黑人作家着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刻画黑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而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大都与其苦难命运紧密结合,重在唤醒其自我意识以及对其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能够深入到黑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厌意识:以“恶女人”麦克白夫人为例
作者: 蒋舒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菲勒斯叙事   多重阐释空间   莎剧   话语规训  
描述: 理论视域来看,莎剧中蕴涵着“厌症”,这种症候突出体现在麦克白夫人的身上。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角度和菲勒斯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鲍西娅性格的双重解读
作者: 杨碧雅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   女性主义   鲍西娅  
描述: 向来被视为有着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她并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完全觉醒的女性。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鲍西亚性格的双重性,探析其时代背景下的性格成因,以便为全面地揭示鲍西娅这一性形象的特点。
蒋韵小说的女性主义性别美学观照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韵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
蒋韵小说的女性主义性别美学观照(续)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韵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
< 1 2 3 ... 101 102 103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