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与传统之间:杨德昌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陈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析   传统与现代   张艺谋   杨德昌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银幕   文化地理学   文化批判   两岸三地   王家卫电影   社会现代化   新电影运动   都市   国族想象   传统和现代   文化背景   比较研究   女性群像   台湾社会  
描述: 综观杨德昌所有电影,女性形象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希望通过梳理解读这一系列从少女到老妪的都市女性群像,透视杨德昌的性别意识及文化批判立场,探究此一众女性形象与台湾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与张艺谋、王家卫电影中的女性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岸三地不同父权文化背景下的银幕女性形象是如何被曲折隐秘地呈现为一定的国族想象和家国寓言的。 本文的第一章先从时间维度作跨文本分析,追溯台湾过往影史和新电影运动中的女性形象的流变,这些姿态万千的女性形像拼贴出了台湾银幕女性的驳杂底色。而与其他导演大异其趣的是,杨德
论乔治·艾略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
作者: 李玉艳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权主义   乔治·艾略特   女权意识  
描述: 乔治·艾略特无疑是英国十九世纪业绩最卓著的一位小说家之一。她对女权主义的态度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对于她的女权主义立场,评论家一直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方确认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另一方则坚决反对。女权主义批评家也始终无法在自己的领域内给她一个明确的定位。 尽管众说纷纭,本论文作者认为乔治·艾略特是一位真正的女权主义者,这位女作家的实际生活经历也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女权主义立场。本文将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她的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首先,本论文通过探讨女主人公麦琪的独特的不同于维多利亚
先秦女性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的考察与分析
作者: 白路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社会性别   先秦女性   女性审美观念  
描述: “妇女/社会性别学”是国际学术史上的新生事物,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历史也是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发展而来的研究方法。“妇女/社会性别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后来逐渐波及到国内。目前中国史学界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女性的学者还比较少。作为妇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妇女/社会性别史的研究,至今还很零散、薄弱。妇女史学者杜芳琴教授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中国先秦妇女史的研究领域,开辟了先秦妇女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本文是运用杜芳琴教授的研究方法,在她的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先秦妇女研究的进一步延伸。
永远的象征:白先勇笔下的奇女子尹雪艳形象分析
作者: 张园园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研究   白先勇   女性形象   尹雪艳  
描述: 白先勇塑造了很多蕴义丰富的女性形象,尹雪艳即是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个形象。但是评论界大都把她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然而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发现:她既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象征意义分析
作者: 王燕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觉醒   神话色彩   女性  
描述: <觉醒>是一部很有争议的作品,闩出版之日就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现在,评论家在认同肖邦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时,亦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此小说.本文拟从象征手法分析其女性象征意义,以拓宽小说的阅读视野.
黄慕兰:超级美女特工演绎红色传奇
作者: 刘继兴   来源: 纪实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下工作   湘鄂西苏区   红三军   淑仪   冤狱赔偿   特科   饶漱石   红二方面军   蒋纬国   黄定慧  
描述: 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陈赓所说的"慕兰",就是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黄慕兰。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
“家”与“女性”:废名小说的生态主义叙事
作者: 王明丽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名     文化空间   女性   生态主义  
描述: 在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异质文明戏剧性相遇的一刹那之后,伴随着乡土中国由近代化向现代化的举步维艰,人们对于变异中的自然、社会、历史即文化空间的感觉,也由直线型的时间性转向立体的多维的,可触可感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变异的感觉深深渗入现代知识分子笔端的女性形象。自然、环境与女性的并置让人触目惊心。而在《桥》的空间性叙事中,"家"所象征的伦理之善的破灭,促使布满全局的男性叙事者的权威眼光和话语,转变为对春天不美满的人生悲观的倾听。"一空依傍"的美丽将"低的"、"底边"的女性从边缘的位置上升华,弥合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论满映的女明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丁珊珊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香兰   “满映”   《迎春花》   摩登女性   明星  
描述: "满映"全称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成立于1937年8月21日,1945年9月结束,拍摄的影片大体分为启民映画和娱民映画两种。启民映画是用于宣传的纪录片和教育片,而娱民映画则是包括国策片、家庭伦理片、武侠片、喜剧片等在内的故事片。本文从"满映"的故事片《迎春花》和"满映"女明星李香兰说起,具体考察了"满映"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明星的培养机制以及女明星的另类摩登形态,由此折射出独特年代中独特的电影现象,从而为我们在政治性读解之外,探讨包括"满映"在内的沦陷区电影提供了多种维度。
论徐訏小说的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仲璨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性   神性   抽象性   徐吁   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徐訏的小说大胆借鉴西方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鲜明地反映了新文学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由旧到新的转变。徐訏潜心塑造的女性人物可视作其小说思想与艺术的一个支撑点,集中而又鲜明地反映出徐訏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价值。徐訏在创作中,大胆糅合多种元素,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既闪现着神性的光辉,又具有鲜活的人性,既带有抽象的诗性之美,又具有生动的个体特征。徐訏小说女性人物塑造的特殊性,也是理解徐訏小说思想艺术价值与文学史开拓意义的关键。
09/10年秋冬女装设计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制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廓型   式样   传统   设计师   女装设计   女性  
描述: 总的来说09/10年的女装流行强势的大廓型,反女性剪影的矛盾创造了一个极有趣的两级之间的女性形象。本季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在20世纪80年代风格上寻找灵感,但不是纯粹的回归传统,而是在传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探索新式样。设计师力求通过裁剪、构造、手工技术在廓型上有所创新,把所有曾经熟悉的事物都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被重新塑造出来,服装结构和外观上都不再生硬,宽松及茧型廓形结合了干净合体的裁剪和直身的轮廓,于是本季集合了80年代的所有元素,包括宽肩、肥袖、窄口裙、大翻领等,上重下轻的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型,似男装一样的大轮
< 1 2 3 ... 99 100 101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