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 条
-
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
-
作者:
刘敬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能动性
审美创新
社会意义
中国
当代
-
描述:
本论文意识到的问题是,中国女性电影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限于女性主体性研究思路,对女性电影的社会意义与审美创造的肯定及学理总结不够。论文借助西方艺术行为研究在性别研究中的新思路,聚焦电影文本中的女性能动性问题,试图重新发现并概括中国女性电影的社会意义与审美创造上的成就。此外,论文的另一条线索则侧重探讨女性电影自身的定位、创作方法及其发展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移位与社会结构变革,而这一社会格局的变迁直接对中国女性的生命存在及其社会意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本文以中国当代女性电影为研
-
澳大利亚中国学—中国女性学研究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学
中国女性学
澳大利亚
女性民族形象
-
描述:
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学在海外中国学中一向是少为人关注的研究领域。以往一个世纪以来,裹脚、纳妾、中国性文化和家族体系是中国女性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研究领域蜂拥而现,涉及女性民族形象、文学中的性别研究以及在历史、哲学和艺术中性别问题的表现。本文选择澳大利亚中国学中的中国女性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介绍、讨论当今主要澳洲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成果、理论、研究方法和独特见解。第一章是概论,主要介绍澳洲中国学的概况背景并陈述本文选题缘由及过去中国女性学研究模式。第二章讨论中国女性学中“颠覆性模式”,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研究
-
作者:
魏小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视角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因其醉心于颠覆男性文学理论框架支撑的宏大历史,通过引介并借用女性视角去全新解读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完成了对男权制度的批判。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终于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
本文从“女性视角”界定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内涵,对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采用总体描述和个体研究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彰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术创新活力、总结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为宗旨,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整合:(一) 解构与建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批判传统文化话
-
是挑战,不是否认:对九十年后美国西部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耿静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刻板形象
美国西部片
后九十年代时期
性别研究
-
描述: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为男性气质所沾染的电影类型之一,其中女性的在场在男权强势的语境下常被挤到其对立的“不在场”。经过短暂的衰落,以《与狼共舞》和《不可饶恕》为代表的影片在九十年代初掀开了西部片新的篇章,也使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基于对已作为刻板形象的女性角色的研究,本论文阐述了九十年代后的美国西部片如何在严苛的性别文本F进行女性角色突破。本论文首先概述了性别研究及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理论,同时回顾了西部片及西部片中的女性地位。通过对九十年代后五部涉及不同女性类型的西部片进行文本细读,论文阐述了她
-
从刻板形象走向复杂与多元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转变
-
作者:
刘志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人女性形象
好莱坞电影
-
描述:
作为一种影响力强大、具有全球覆盖率的娱乐形式,好莱坞电影向观众展示、阐述以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其相应的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华人女性作为中国和华人的代表之一,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刻板成神秘的、具有异国神韵的以及软弱的受害者或是附属品等形象。为了探究这些刻板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和这些形象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涵义,本文将从两个层次来分析这些深层涵义。第一个层次探究由华人女演员饰演的好莱坞华人女性形象演变历程。第二个层次,也是本文的中心和灵魂,主要是通过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电影女性主义以及文化
-
上海に生きた日本人看護婦女と關係醫療機關:1894年から1945年まで
-
作者:
范亚云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日本居留民
日本女性
医疗机关
日本护士
-
描述:
1894年后,上海租界逐渐出现了职业女性的身影,这当中不乏生活在上海的日本女性。据统计,生活在上海租界的日本职业女性之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重。近年以来,中日两国学者对上海日本人居留民史已有不少相关研究,但有关于女性研究,尤其是职业妇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研究界所轻视,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本研究首先详细考察了上海日本人社会、日本国内护士这一职业的形成发展,以及日本女性成为护士的动机背景,构建当时上海社会出现日本护士的环境背景。探索日本国内护士的地位与日本护士进入上海之间的关系。其次,统计1894年到194
-
当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冯怡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科书
性别倾向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规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200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明确指出:“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性别意识纳入到教师培训课程”。然而,目前还没有具体到每门学科。随着史: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历史教育内容也以更多元、开放的姿态传递历史信息,培养历史意识,承担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的责任。而关注女性,培养平等性别意识应该成为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
-
九十年代美国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研究
-
作者:
许婕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女性刻板形象
性客体化
美女
-
描述:
随着广告活动的日益发展,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广告由经济领域进而扩展到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对人们的消费观念、认识功能、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性别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广泛进入女性主义研究,它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的生理性别造成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的建构中被赋予的。本文将性别与广告结合,旨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广告中的女性的呆板形象和成因,并剖析其社会影响。研究方法主要建筑在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潜意识精神分析理论以
-
抗争命运的三重维度:王晓玉小说中的上海女性研究
-
作者:
韩庆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物质消费
两性关系
命运抗争
王晓玉
-
描述:
王晓玉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当代海派女作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作为一个勤奋的作家和学者,她著述颇丰,桃李满天下。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小说经常被改编成电视剧,并获得了很高
-
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
-
作者:
马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框架
主题框架
题材框架
形象框架
框架分析
身份认同
形象建构
-
描述:
“身份认同”(identity)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大众文化的叙事文本——电视剧中同样显示了其作为问题的重要性。而框架分析(frame或framing)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近年来在传播学领域也应用十分广泛。电视剧在创作上不断走向成熟与壮大的过程中,电视剧的传播框架也在从传者到受众这一经典的传播过程中自然生成。那么,电视剧的传播框架是如何表征女性?而这样的表征又体现了怎样的关于性别的身份认同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所在。框架分析在本文的运用尽管部分借鉴了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但更多取自
<
1
2
3
...
9
10
11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