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身份与社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人物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社区   自我   和谐  
描述: 托妮·莫里森,美国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小说始终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擅长探讨历史主题,有着优美流畅的笔调和富有诗意语言,生动细腻的刻画了一群美国黑人形象。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秀拉》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其主题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姐妹友谊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探讨了个人如何在黑人社区中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苦历程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
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主题解读
作者: 董颖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八月之光》   社区   种族主义   清教主义  
描述: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第五部小说,也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乡下女孩到杰弗生镇寻找自己的未婚夫从出发到离开九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小说中贯穿着三条线索,多采用倒叙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触及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自1932年出版以来该小说就受到高度评价。对这部作品的负面评价一般主要集中在情节的“松散”和对看似缺乏统一性的多重主题的处理上。 @@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关注《八月之光》的多重主题,同时试图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言包括四部分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反派人物研究
作者: 杨聪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   类型化   反派人物   革命历史小说   创作动因  
描述: 反派人物是“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人物画廊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作为正面人物对立面的“他者”,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对于它的“革命叙事”,不仅能更好地彰显正面人物形象的崇高品质,而且反派人物因其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既定目的充当了教科书的地位。但是,当“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中间人物”、知识分子、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充分成果的时候,反派人物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除了作为英雄人物的对立面被提及外,也只有某一类型的反派人物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于反派人物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展开。论文从对反派
《月亮宝石》中的暗影
作者: 张倩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月亮宝石   柯林斯   犯罪   暗影   侦探  
描述: 威廉·威尔基·柯林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巅峰之作《月亮宝石》在当时可谓享誉世界,如今也被誉为侦探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的结构基本借鉴于他的上一部成功之作《白衣女人》。通过让不同的人物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事态,形成他们对事态和人物独有的观点和理解,柯林斯将情节步步推进;而这种叙事方式也在客观上暴露了不同叙事者内心有意或无意掩藏的真实。此外,通过这种技巧,柯林斯便可以在不打断叙述者声音的前提下隐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柯林斯善于选取现实中的犯罪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月亮宝石》的创作灵
《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意识
作者: 郭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己主义者》   反殖民主   乔治·梅瑞狄斯   殖民主义  
描述: 乔治梅瑞狄斯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是英帝国的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名人文主义者,他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同时具有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这种向矛盾的意识也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利己主义者》中。本文分析《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讨论了他对于欧洲白种人的种族优越感,英帝国对殖民地的侵略和统治的复杂态度。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对殖民地风俗的涉及,并主要运用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理论讨论了小说中代表英国的男性人物和代表殖民地的女性人物。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梅瑞狄斯生平,作品,以及《
变换的视角,不变的关注
作者: 单文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叙事视角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曼斯菲尔德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正如伊恩.A.戈登所评价“她对短篇小说的直接影响犹如乔伊斯对长篇小说的影响。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和短篇小说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探寻到通往更高处之路,也让他人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批评家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很多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创新的叙事策略尤其受到关注。在曼氏众多的现代主义叙事技巧中,多变的视角是她重要的叙事策略。根据现代叙事学理论,叙事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技巧与意识形态的纽带。本文旨在研究曼斯菲尔德如何在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中国人形象
作者: 黄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 在几代美籍华裔作家的努力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不仅获得美国读者的欢迎,也在美国主流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发展,作品中表现的中国形象在改变。 谭恩美是继汤亭亭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自她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喜福会》(1989)以来,谭恩美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也被多次研究、讨论,产生各种诠释、评论,可谓众说纷纭。作为亚裔文学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国因素是评论家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其有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谭恩美对介绍中国文化做出贡献;一种
建构的地理——杜拉斯笔下的“东方”
作者: 赵华恩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杜拉斯   文学作品   东方形象   文学创作   东西方文化   法国女作家  
描述: 20世纪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十八岁之前一直在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长大,印度支那这一异国形象对于她是存留于记忆中的早年生活经历,其文学文本中关于“东方”的风景、风俗,包括构成其作品的中心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这一异域形象的来源使得采用形象学和后殖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其文学文本成为可能。杜拉斯的文化身份具有混杂性,这深刻地影响到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知,以及面对“东方”时的复杂心态。这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中就是对早年生活经历的重构,其突出特征表现为混淆现实与虚构,以及对同一题材的不断重写,这
呼唤融合
作者: 汤红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裂   谢农   融合   精神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美国二战之后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其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多年,创造出了诸多优秀的剧本,并四次获得纽约剧评奖,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他的作品深受观众的欢迎,也被众多的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综观这些主要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威廉斯独特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技巧和他笔下感情细腻的女性人物历来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研究对象也集中在其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经典作品上,如《玻璃动物园》(1944),《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等等,而对
论《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与哈利的个体化
作者: 涂赟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伏地魔   阿尼玛   个体化   人格面具   哈利   阴影  
描述: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于今夏问世。《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吸引了全世界各年龄层次的读者,1得了广泛赞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论文依据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原型理论,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两个主要
< 1 2 3 ... 2138 2139 2140 ... 2155 2156 21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