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鲁迅】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凋谢在“樊笼”里的玫瑰
-
作者:
李红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型分析
人物形象比较
威廉.福克纳
鲁迅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本论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原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形象比较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干旱的九月》和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明天》中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论
-
作者:
原小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副文本
鲁迅
文学图像
丰子恺
-
描述:
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出发,结合图像学、史料学、美术学、心理分析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历史梳理和个案研究,是论文主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论文除首尾的“绪论”与“结语”,主体共七章:第一章属理论探讨部分;第二、三章属历史梳理部分;第四至七章属个案研究部分。第一章首先从副文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着手,阐述了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副文本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既涉及宏观的文化研究,也涉及微观的文本细读。由于研究对象与方法关乎文学艺术与图像艺术两个既联
-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
作者:
王璐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个人自由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体意识
个性解放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
斑斓多趣 寄旨良远——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艺术
-
作者:
程玖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名艺术
鲁迅
讽刺意味
象征意义
地方风俗民情
人物形象
小说
-
描述: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
-
“真的猛士”刘和珍
-
作者:
王全
来源:
共产党员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帝反封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刘和珍
鲁迅
妇女运动
江西
-
描述: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他的学生刘和珍的高度评价。刘和珍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步学生的优秀代表,是站在反帝反封建最前列的英勇
-
当下小说家对“国民性”的追寻
-
作者:
王得后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软弱性
文化关怀
创作问题
鲁迅
文学创作
爱的悲剧
小说家
民族心理
女性文学
《阿Q正传》
-
描述:
当下小说家对“国民性”的追寻
-
故乡之旅:鲁迅四篇同一种类型的小说
-
作者:
刘天华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男性人物
第一人称
鲁迅
孤独者
小说集
魏连殳
行迹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这篇文章旨在考察并表述以《故乡》(写于1921年1月)为起始,包括《祝福》(1924年2月7日)、《在酒楼上》(1924年2月16日)和《孤独者》(1925年10月17日)四篇同一种类型的小说
-
服从与献身──鲁迅对中国女性身份的批判性考察
-
作者:
冯奇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性考察
男性话语
祥林嫂
女性身份
妇女解放运动
鲁迅
现代中国妇女
女性身体
男性中心主义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服从与献身鲁迅对中国女性身份的批判性考察冯奇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它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妇女运动表现为对男权社会的彻底反叛,从一开始,它便隶属于整个二十世纪的反封建运动和民族革命的一部分。其...
-
始诸饮食
-
作者:
唐逸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文学
素食主义
杨行密
鲁迅
妇女运动
《哈姆雷特》
消化不良
节度使
-
描述:
始诸饮食
-
鹭岛岁月长
-
作者:
陆俊文
来源:
中学生百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概念作文
学校
复旦
中文系
教授
北师大
研究方向
鲁迅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
描述:
刚念大一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开了一门课,每个星期都让系里的一位教授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学术研究方向。做生态文学研究的王诺教授一开场的话就惊讶到我了。他说读中文系就应该"浪",放浪不羁,念文学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特立独行的姿态还叫作文学系吗?我已经记不得他整堂课下来都说了些什么,唯独记下了这句话,并且常常在我耳边回响。念高中的时候,厦大中文系并不是我的首选,我一直以来想去的是复旦的中文系。高三那年因为去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获得自招名额,从北大、复旦、北师大、南开一直面试到厦大。研究女性文学的林丹娅教授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