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鲁迅】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论陈染和鲁迅孤独意识的异同
-
作者:
马晓丽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陈染
孤独意识
-
描述:
陈染和鲁迅,一个是中国当代充满创作活力的女性文学作家代表,一个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泰斗,都有着强烈的孤独意识。考察、分析他们孤独意识的内涵以及形成、发展和形态的异同,对于全面深刻地认识他们意识的构成和把握其思想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历程,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解读《祝福》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杨烈祥
邹巅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女性意识
鲁迅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
鲁迅与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比较
-
作者:
王来丽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鲁迅
悲剧意识
小说
-
描述:
鲁迅、张爱玲在新文学所处身的共同的现实背景下,在表现不同生活场景的文学领域中,各自形成了两座文学高峰。探寻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之间的某些可比性是很有意义的。相似的出身背景,相似的少年经验以及同样敏感孤傲
-
丁玲与鲁迅:女性命运的共同关爱与书写者
-
作者:
赵媛琴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丁玲
女性命运
关爱与书写者
-
描述:
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中国女性解放启蒙的任务,其女性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其思想意识上的前瞻性和文本书写的先觉性。他的行为先导使中国女性作家群体跨入文坛,于是从历史和文化的盲点中跃然
-
致命的飞翔
-
作者:
吴丹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鲁迅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鲁迅作为民族的脊梁,以思想意识上的前瞻性和文本书写中的先觉性鼎力承担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启蒙者角色。在他的行为先导下,中国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力量跨入文坛,从而掀起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破茧而出
-
鲁迅与福克纳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娄玥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林嫂
福克纳
传统思想
鲁迅
爱米丽
-
描述:
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文学大家,鲁迅与福克纳均立足本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时至今日,其人其作仍然享誉世界文坛,获得了许多读者的拥护,文艺批评界对他们的研究
-
浅论鲁迅的女子教育思想
-
作者:
孙晓清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教育思想
独立人格
鲁迅
妇女运动
中国
-
描述:
鲁迅在很多著作中都表达了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他揭露妇女的悲惨命运,歌颂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对有关女子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批判的接受和改造,驳斥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贤母良妻主义”教育,提出了女子教育的宗旨。
-
无政府主义东京派与中国现代文学
-
作者:
张全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京派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
鲁迅
女性文学
-
描述:
<天义>报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了后来成为作家的一些留日学生,尤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最值得重视;二是它宣扬的一些思想观念,尤其是何震的女性解放主张,在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天义>报在这两个方面向文学的渗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援,并由此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
内蒙古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综述(1977-2013)
-
作者:
阚海英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研究者
鲁迅
中国
现代文学
-
描述:
比较文学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从文化交流的本意而言,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致相互之间的理解、借鉴和融合。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为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因素。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对探求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发展轨迹,总结蒙古族文学史发展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作家研究、作品研究、艺术审美研究等方面。研究论文比前期(1949-1977年)发表的更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