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作者: 方璐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人格   祥林嫂   鲁迅   悲剧  
描述: 鲁迅作品的精神底蕴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语文教材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祥林嫂之死,不仅仅是封建礼教的摧残,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女性无法意识到独立人格的重要性——祥林嫂等文中女性人物对封建礼教愚昧的顺从,民众蔑视女性独立人格——鲁镇人民对祥林嫂遭遇的冷漠态度。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何雨诗   董张   刘颖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势力   鲁迅   看客形象   农民形象  
描述: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对妇女问题极其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如单四嫂、祥林嫂、子君、爱姑,等。在此通过梳理她们一生的悲惨遭遇,认为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是由于他们
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浅谈福克纳与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李红叶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鲁迅   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描述: 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爱米丽小姐与祥林嫂悲剧命运
"后封建语境"中的鲁迅小说女性人物
作者: 陈卫原   来源: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国民性   后封建语境  
描述: 鲁迅小说中呈现出一系列"后封建语境"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纷纷走向幻灭的命运演绎 中,鲁迅对时代、社会,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鲁迅和林语堂女性叙事的解构
作者: 吴毓鸣   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女性叙事   “二元”和解  
描述: 鲁迅在文化视阈下呈现女性悲剧,林语堂在自然视阈下呈现女性喜剧,其女性叙事大相径庭,为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话语版本。然而,鲁迅和林语堂以关怀女性为核心的意义生成方式和话语言说方式,往往因为
解读最近披露的鲁迅致杨之华信
作者: 一木   来源: 上海档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之华   鲁迅   妇女运动   信件  
描述: 200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披露了1936年7月17日鲁迅写给杨之华的信。这无疑是一件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此信是当时鲁迅(在上海)与杨之华(在莫斯科)“两地书”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封。
构建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代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版前言
作者: 王吉鹏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基因   鲁迅   女性文学  
描述: 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鲁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探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鲁迅文化精神基因,尝试构建精神基因分析的新视角,其意义已不局限于女性文学研究,预期着一种方法论上的突破.
“有如慈母”的“大先生”:女弟子笔下的鲁迅先生
作者: 张丽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女性   慈母特质  
描述: 特征、价值观念的特殊色彩。本文从女性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文字着手,整理出她们眼中的鲁迅特征,主要论及两方面,一是鲁迅作为一名异性的国文教师,给女弟子留下的印象;二是总结在女性印象中,鲁迅所隐藏的诸多“慈母特质”。这些都是首发而未曾被发现的。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