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莎菲们”的道路:丁玲早期创作探微
作者: 冷嘉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革命   个人主义   丁玲  
描述: 》和《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之二)进行细读,探讨女性主体在家与国的夹缝中的尴尬位置和成长可能,以及革命与女性解放之间相互纠结的关系。
女性的政治改写--谈抗战文学对女性创作的影响
作者: 雷飞志   来源: 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革命   抗战   女性  
描述: 抗战开始后,中国的女性文学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革命、战争对于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女性书写开始关注政治话语,接受政治规范,政治开始改写女性形象,重构女性话语。具体看来可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女界革命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中国女性形象   教会女校   教育促进  
描述: 1844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委员爱尔德塞在宁波设立女校。教会女校出现伊始,被各种离奇的推测描绘成魔窟,却在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实践中为重塑中国女性形象和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何雪樵的出走意义
作者: 张云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出走   知识分子  
描述: 石评梅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大多呈现出"林黛玉"式的气质,异常敏感柔弱,同时又异常坚决刚强。所以石评梅的作品悲艳却不颓废,呈现出一种崇高美。而这种"力量"终于在其小说中冲出悲哀的深渊,化为主人公的毅然"出走",石评梅代表小说《匹马嘶风路》中的何雪樵就是一个典型的"出走"形象。
解放身体与革命意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妇女身体变动
作者: 王克霞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妇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革命   身体  
描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沂蒙地区,放足、剪发等女性身体的变动,包括生育在内的特有生理现象,甚至于女性肉体本身都成为了革命策略的一部分。沂蒙妇女身体的变动正是革命所精心策划的,其目的就是要唤醒妇女作为"社会人"的意识,实现女性形象由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的重新塑造。
当“革命”遭遇性爱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性爱   梅春   叶紫  
描述: 叶紫小说《星》的梅春是左翼革命女性中独特的“这一个”。叙述者关于其为爱所燃烧的激情人生,受长有“星一般撩人的眼睛”的黄同志诱引的性爱叙事,险些逸出“革命正道”的正义之旅,但也因此成就了“左翼”小说
革命与女性的纠结——小说《青春之歌》的一种解读
作者: 李旭琴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之歌   革命   女性  
描述: 由于时代的原因,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女性特征往往被弱化。小说《青春之歌》中,处于权威及主导地位的是革命与阶级斗争的话语,但在“革命”的规范下,我们仍可看出潜在的女性话语,爱情则是女性话语的显现。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男性中心意识   革命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温柔、纯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天使型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时代依然蒙昧从夫的封建妇德典范。她们所尊奉的奴性化的爱的哲学,慰藉着受难中、奋斗中的男性主人公;她们受难甚至于死去
革命的女性与女性的革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文学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三十年代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的趋同倾向是把女性形象叠印在民族危亡,阶级较量的广阔背景下,满腔热情地描写革命的女性与女性的革命。其审美呈现出粗犷豪放的总体风格。
论《废都》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连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动   革命   性爱   虚构  
描述: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