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革命】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
徐琛、余哲贞烈士
-
作者:
暂无
来源:
红土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汕头
革命
妇女运动
烈士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
描述:
徐琛、余哲贞是一对来自广东的革命伴侣。1925年3月,徐琛担任汕头地委宣传委员,余哲贞担任团汕头地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25年冬,他们同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家”观念的变革
-
作者:
梁云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观念
革命
母爱
婚姻
爱情
女性定位
女性文学
-
描述:
出来的情感话题是母爱、婚姻、事业、爱情、革命、女性角色定位等等。直到 80年代中期以后 ,家观念的强大影响才开始
-
试析电视剧《那时花开》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林雨鋈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
革命
信仰
爱情故事
成长历程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花开
-
描述:
《那时花开》作为国内第一个亮出红色原创概念的作品,以平等视角(三个迥异的年轻女性的成长历程),结合厚重的时代背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到红军主力转移,到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70多年前,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土地上,一群普通战士,是怎样怀着无比高尚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经历了动荡中真真切切的爱恨
-
女界革命大事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事记
革命
示范
中国女学
教会女校
宁波
妇女教育
女性形象
女权思想
-
描述:
1844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委员爱尔德塞在宁波设立女校。教会女校出现伊始,被各种离奇的推测描绘成魔窟,却在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实践中为重塑中国女性形象和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
-
作者:
盛汝真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创伤
莎菲
女性意识
革命
传统道德
丁玲
延安
毛泽东
女性形象
时代情绪
-
描述:
一丁玲是一个敏锐感受时代情绪的作家,尤其对女性的关注和描写,折射女性的心理体验。她最早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描写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喊出了她们的不满与不平,基调哀怨而又激愤,
-
徐訏的革命与情爱:浅析《风萧萧》
-
作者:
刘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女性美
局外人
女主人公
海伦
人性
革命
第一人称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自从中国现代小说兴起,"革命+恋爱"就成为一个经典主题。本文以徐訏的小说《风萧萧》为主要探讨对象,力图探索徐訏式的"革命与情爱",他属于"革命+恋爱"谱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奏。《风萧萧》的小说材料包罗
-
《苦菜花》:诉不尽的女性芬芳
-
作者:
三少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精神
电影
男性形象
菜花
心路历程
革命
母亲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苦菜花》的改编过程中,冯德英在保持小说主题精神的同时,略去了于得海、柳八爷等一批重要男性形象,某种程度上,这成了一部反映女性心路历程的革命颂歌。之所以电影《苦菜花》还是深深铭刻了冯德英的痕迹,主要在于母亲作为第一主角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
不同视角 不同文本
-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文学
性别模式
革命
不同文本
郭沫若
作品
不同视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不同视角 不同文本
-
黄慕兰 红色女谍世纪传奇
-
作者:
李思磐
谭琳静
来源:
新华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颖超
上海
中枢机构
何香凝
革命
妇女运动
周恩来
国民政府
潘汉年
共产党
-
描述:
黄慕兰老人上个月刚刚在杭州度过105岁生日。105岁,已是人瑞,更何况是如此传奇的一生!大革命时期,19岁的她即已成为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党的负责人向忠发被捕叛变后,若不是靠她的灵活机警,周恩来等党
-
隐蔽战线上的“奇兵”黄慕兰
-
作者:
常家树
来源:
党史纵横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
中央苏区
隐蔽战线
革命
特科
传奇色彩
周恩来
潘汉年
谭嗣同
-
描述:
有人说:“革命很奇妙,它的终极是永恒的正义,使人充满激情,它的过程则是残酷的美丽,浪漫与痛苦相伴相随。”黄慕兰的革命经历,正是深刻地体现着这种命运的过程。这位出身湘中名门的女性,本可以像大多数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