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自我的迷失与精神救赎——论托尼·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剖析与建构
-
作者:
王业昭
来源:
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
女性
-
描述:
黑人女性是托尼·莫里森一贯的创作主题。莫里森植根于黑人的民族特质,在塑造身份迥异的黑人女性人物同时,注重于对她们身份困境的剖析,希冀通过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全新建构使她们能彻底摆脱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桎梏,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
作者:
王斌
来源:
新学术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
女性传统身份的变形与解构: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田丽娟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解构
反父权
身份
女性书写
-
描述:
张爱玲以其超前的女性主体意识向我们呈示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女性生活状态、心理感受的全景画面。她通过文本话语对男性价值体系下对女性的规定性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反抗,透过作为"母亲"、作为"妻子"、作为"女儿"的女性人生悲剧来揭示男权神话的虚伪与残酷。她所选择的话语方式是对压制、奴役、扼杀女性的父权文化传统的反抗方式。
-
寻找身份: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成长
-
作者:
唐思思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成长小说
薇拉·凯瑟
女性成长
《我的安东妮娅》
-
描述:
《我的安东尼娅》中塑造了几位坚持反抗父权社会中男性权威和寻找自我身份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在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从天真走向成熟,走出困惑并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这本小说实际上谱写了一曲女性成长之歌。自
-
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汤亭亭创作研究
-
作者:
陈平焰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隐喻
形象
身份
美国华裔生存状态
汤亭亭
-
描述:
在物质和生理的层面上描写美国华裔的生存状态以外,还从精神和心理的层面,剖析美国华裔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树立全新的华裔形象,探讨华裔的身份问题。 宏观上,我们关注的是汤亭亭笔下的美国华裔生存状态
-
从探求到质疑: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
-
作者:
何立艳
蒋欣欣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质疑
认同
探求
本真
差异
-
描述:
莫里森前期作品中具体而实在的黑人女性形象展示了她对黑人妇女身份认同的探求。这一身份认同包括本真的黑人认同和差异的女人身份,前者为基础,后者为核心。然而,在后期作品中,黑人妇女的身份认同在暴力的介入下
-
人流广告中“女性代入感身份”的符号生成机制
-
作者:
张少元
来源:
符号与传媒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意识形态
无痛人流
身份
生成机制
画外音
女性形象
符号化
男性
终止妊娠
-
描述:
在鲍德里亚看来,女性范例是消费逻辑对"女性依附于男性、其审美价值来自于男性"这一机制所进行的符号化规训过程。在女性消费广告中,女性范例通过符号机制将女性置于消费逻辑的隶属之下来完成。通过将广告中女性的言语、姿态、表情、形象等各种能指进行编码,先将女性个性、特性统统纳入女性范例的逻辑之中,而后通过
-
虹影 我们都是好儿女花
-
作者:
那子
凌代军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生
真实
爱情生活
作家
身份
母亲
伦敦
婚姻
重庆
自我救赎
-
描述: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18岁当天知晓了自己的私生女身份,之后浪迹四方,于国际文坛声名鹊起。现居北京和伦敦两地。代表作:《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2009年新作《好儿女花》面世,是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