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自我与民族文化的坚守者
-
作者:
王琳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
自我
黑人女性
-
描述:
,认同民族文化,进而确立黑人身份.作者以贝尼莎为传声筒,成功解构了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霸权话语,消解了父权制的二元对立.
-
“我者”与“他者”
-
作者:
史敏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者
自我
莫里森
-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里·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关注种族歧视的同时,作家开始审视性别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创伤,并通过人物塑造、话语结构和多声部叙事探讨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
“我者”与“他者”: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
作者:
史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者
自我
莫里森
-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里·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关注种族歧视的同时,作家开始审视性别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创伤,并通过人物塑造、话语结构和多声部叙事探讨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
海明威的性别观
-
作者:
李华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雌雄共体
海明威
性别
-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这位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简练、克制的“男性”写作风格及对男性特征及价值的生动描写而闻名于世。他的名字常与斗牛、打猎、钓鱼以及战争等被认为是男性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硬汉精神”的代名词。过去,学术界有关海明威的评论多涉及其“硬汉精神”、“虚无思想”、艺术成就、象征与讽刺、死亡与永生等。但最近一个时期,研究其性别观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的论文越来越多。人们将视线逐渐转移到社会性别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这一崭新的领域,探讨其与社会性别重建的关系。 女
-
身份与社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人物研究
-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社区
自我
和谐
-
描述:
,姐妹友谊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探讨了个人如何在黑人社区中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苦历程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
-
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邵毅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身份
文学翻译
构建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些女性形象对本土文化身份又起到了塑造作用。中国内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文学翻译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
从《女子世界》看晚清女性的身份建构
-
作者:
邱利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世界》月刊
国家
身份
个人
女性
-
描述:
创刊于 1904年的《女子世界》,是一个处于救亡图存时代语境下的产物,它以其激烈的言辞主张男女平等,抨击封建礼教,鼓吹政治革命与家庭革命并举,为塑造能宜家救国的新女性形象积极地建言献策,成为辛亥时期影响最大的女子报刊之一。本文就以《女子世界》为研究对象,首先是探究《女子世界》所处的时代语境,主要是以西方女权学说的兴起及其“本土化”作为观照角度。此外,还通过《女子世界》的创办情况,其编者、作者和读者,编辑、出版与发行的相关考证来探讨其自身的影响与话语环境的营造,这也是对期刊基本物质性概貌的梳理。其次是考察《
-
隐忍中的美丽:《桃花运》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郑磊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现代社会
身份
观众
性格
影片
爱情
真爱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
描述:
马俪文导演的新作《桃花运》是讲述一群身份、年龄、观念各异的都市男女怎样寻找爱情和命运的贺岁影片。既是贺岁剧不免会有很多搞笑的场面,但一路看下来,观众在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中品味着剧中女主人公们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