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征意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索洛维约夫的长诗《三次约会》中的永恒女性即索菲亚崇拜哲学
-
作者:
金亚娜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人
女性崇拜
神秘主义
永恒女性
象征意义
哲学家
文化研究
俄罗斯文学
女性形象
索洛维约夫
-
描述: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创作方面而言,永恒女性崇拜都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是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课题。自18世纪末起,经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期,俄国的哲学家、神学家和作家、诗人及艺术家们对永恒女性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索菲亚学说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俄国文化、文学和艺术
-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寂寞
人格面具
仕途坎坷
士大夫
歌妓词
象征意义
理想人格
女性形象
知己意识
深层内涵
-
描述: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
作者:
李炳海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庄重和谐
《诗经》
素衣
女性形象
先秦理性精神
周代女性
扬之水
色彩描写
-
描述: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
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学校──“The Day Mother Cried”赏析
-
作者:
陈凯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双重性格
时代特点
巨大的代价
母亲
象征意义
学生角度
打字机
女性形象
《大学英语》
-
描述:
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学校──“The Day Mother Cried”赏析
-
莱辛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象征意义
-
作者:
何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男权文化
生存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
西方女性
象征意义
人类精神家园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笔记》
-
描述:
2007年,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思想。在这个世纪,女性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文学的舞台上,一直以来都是男性主导,男性成为统治人类精神家园的主宰,然而,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为这个舞台增添了无限色彩,体现了在新世纪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表现了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存与相互理解,为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和
-
走出“玫瑰(谈女性文学中的“自赏意识”)
-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氛围
封建意识
象征意义
繁荣景象
个性解放
长篇小说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玫瑰色
-
描述:
选择了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做为本篇立论的切入点,因“玫瑰门”的命名确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英文的rose原是带刺的玫瑰,却被我们的作家解释为:“走向希望的通路”(汪曾琪语《文学四季》四期),又被
-
走出“玫瑰门”:谈女性文学中的“自赏意识”
-
作者:
于青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氛围
封建意识
象征意义
繁荣景象
个性解放
长篇小说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玫瑰色
-
描述:
选择了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做为本篇立论的切入点,因“玫瑰门”的命名确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英文的rose原是带刺的玫瑰,却被我们的作家解释为:“走向希望的通路”(汪曾琪语《文学四季》四期),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