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旧上海烟标、月份牌上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汪注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标   解读   月份牌   旧上海   女性形象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烟标、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促销手段、欲望载体、消费对象等多重意义。从本质上看,这种塑造反映了旧时上海社会对理想女性的重新定义,同时也巧妙地修饰和肯定了男权主导下的两性关系。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形象解读
作者: 王昭晖   刘克敌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属性   文学形象   少数民族   解读   女性  
描述: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璀璨的华章。少数民族女性因在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女性形象也自然地被赋予了过多的少数民族标志成分,反映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更多的文学魅力,值得去认真地研究和解读
荆棘中怒放的玫瑰——《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马玉萍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棘   生态女性主义   解读   《呼啸山庄》   玫瑰  
描述: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刻画了女性形象。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而窥见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本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刍议对张爱玲小说的解读
作者: 李军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解读   小说   女性  
描述: 张爱玲,上世纪四十年代沦陷区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讲究语言和技巧,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此成就了张爱玲“一代才女”的名望,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本文主要对她的小说的悲剧色彩、人物个性、物质文化及女性形象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张爱玲小说的理解,从张爱玲的经历、性格、生平人物关系图、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尘埃落定》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
作者: 张宏勇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   解读   “物件”   尘埃落定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女性形象类型的分析,研读作品并找到对应的女性形象,发现:每一个女性形象对应的类型,都是父权制社会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影。
施蜇存小说的解读
作者: 周睿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怨恨心理   解读   语言艺术风格   施蛰存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马克斯·舍勒对怨恨心理的深入分析与理论总结,通过梳理施蛰存的六个小说集,详细论述了贯穿施蛰存早中晚期小说创作的心理逻辑,确定怨恨心理乃是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心理根基,是其小说获得独特审美效果的根源所在。另外,本文还吸收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果,在分析了三十年代女性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解析归纳出施蛰存小说的四种女性形象,并由此透析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观察视野。在论述施蛰存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方面,本文进一步指出现代叙事艺术与个人主体话语崛起的深层原因,并结合西方文体学与中国古典文学
“大欲”之后的“大浴”——“大浴女”性别意向解读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欲   性别意向   大浴   解读   大浴女   铁凝  
描述: “大浴女”是铁凝长篇新作《大浴女》的中心意象 ,以尹小跳为主要载体 ,喻指女性在成长、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心灵世界的净化、沐浴、洗涤一新。本文从性别的视角 ,通过对尹小跳等女性形象的解读
语料库驱动的《尘埃落定》解读
作者: 翟立融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乡情结   语料库驱动方法   解读   《尘埃落定》   身体部位   傻子  
描述: 进行了解读:三位主要男性角色,女性角色,人体部位---脸和舌头,以及与家乡相关的词语。这四个角度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其中包含了小说的主题分析,叙述视角的分析,以及作者的故乡情结分析
呈现、解读与反思:传播学视野中的女性“大V”形象研究
作者: 潘智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用户   呈现   形象   微博   解读   反思   女性“大V”  
描述: 我国男女平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法律层面对社会性别平等实施了保障,但事实上社会场中性别歧视、不平等的现象依旧存在,其中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建构男女形象的重要载体,对社会性别关系的形成产生了关键影响。为冲破媒介对性别关系的建构束缚,媒介中的女性传者一直以来被视作突破的先锋与旗帜,可惜在传统媒介中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微博崛起,其开放性、低门槛性以及裂变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介封闭、传受割裂的运作机制,话语权由金字塔型逐渐变得扁平化,不同社会主体都具备了自由表达和传播的能力,其中拥有巨大粉丝量的女性“大V”赋权表现突出
复活的女人,回归的缪斯----M.L.邦巴尔文本的女性解读
作者: 李毅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自我   解读   身体   书写   意象  
描述: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智利女作家Maria Luisa Bombal的代表作La Amortajada进行叙事文本的归纳解读,并有针对性的与Bombal的个人经历及处女作La Ultima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