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觉醒】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十七年文学”爱情叙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消解
-
作者:
王涘海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消解
爱情叙事
觉醒
十七年文学
-
描述: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妇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她们几乎是全方位地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女性意识觉醒了,从传统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纷纷从幕后走向台前,与男性一争高下,从十七年的爱情叙事作品对
-
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历程——浅析繁漪、陈白露、愫芳
-
作者:
徐瑶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愫芳
繁漪
觉醒
陈白露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主题。曹禺先生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愫芳三位身处黑暗而渴望光明的女性形象,通过描述这三位女性在觉醒和反抗过程中各自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形象地揭示了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艰难历程。
-
坚冰下的暗流:《水浒传》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柏俊才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男权
觉醒
厌女
女性
-
描述:
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
-
冲不破的藩篱
-
作者:
陈玲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莱塞
觉醒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失败
-
描述:
独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绵延的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德莱塞既深切地同情女性又对女性怀着强烈的控制情绪。这种矛盾的观念表现在他的创作中,就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有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又有具有
-
《紫色》中茜丽的觉醒
-
作者:
杨敏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
《紫色》
觉醒
艾丽丝·沃克
-
描述:
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书中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一茜丽。 沃克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茜丽从麻木无知的悲惨少女到精神和经济独立的成熟商业女性的觉醒过程。通过这部文学作品,沃克试图探索黑人
-
论《觉醒》的叙事技巧
-
作者:
张硕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凯特·肖班
觉醒
叙事技巧
人物刻画
-
描述:
这两种女性的风采。但是长篇小说《觉醒》于1 8 9 9年出版以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发展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现当代文学
觉醒
消融
女性文学
发展
-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在女性意识的嬗变发展过程中,显示着女性意识由自觉走向自醒,由模糊困顿到明晰多样。从不同阶段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
"恶之花"的绽放——司绮纹与曹七巧比较论
-
作者:
江琛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报复
司绮纹
觉醒
畸变
女性
-
描述:
铁凝的《玫瑰门》和张爱玲的《金锁记》堪称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作为"恶母"形象存在的司绮纹和曹七巧不断挣扎的一生,揭示了女性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反抗男权社会实施畸形报复的心路历程,同时努力寻找女性之所以畸变的原因.
-
同是对一个问题的理性探讨——试论《雷雨》与《这是谁的罪》的个体觉醒问题
-
作者:
农迎春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男主人公
悲剧形象
女主人公
雷雨
女性意识
石评梅
觉醒
文学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雷雨》诞生之日起,蘩漪就成为了文坛上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冰华较之于蘩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她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甚至很多文学史都不曾提及。她是石评梅于192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被人们称为"问题剧"的《这是谁的罪》中的女主人公。该剧讲述了两个留美回国,两情相悦,志同道合,并热切地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恋人王甫仁和陈冰华,因遭家庭的反对,男主人公最终被家庭"软化"而酿成了女主人公陈冰华设计杀人,又与男主人公双双自杀的爱情悲剧。由于过于极端和悲情,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