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女权主义 】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中国女权主义的国家革命责任及男性特色:兼论中西方女权主义差异
作者:
程铭莉
赵海月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
西方女权主义
中国女权主义
差异
女性
描述:
中国女权主义与建立在女性个体基础上的西方女权主义在时代国情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异质、理论核心的分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妇女运动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女权主义处处体现出男性特色,被称为父系的女权主义。要发展中国女权主义,就必须正视其和西方女权主义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挖掘本土资源养分,找到中西方女权主义的契合点,把握差异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独特道路。
平等、性别与妇女解放
作者:
黄琼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权力
妇女解放
西方女权主义
平等
性别
描述:
西方女权主义从一股弱小的政治运动逐渐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从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政府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很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了解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与发展现状对于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思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女权主义政治哲学是以破除“男性中心主义”为基础,推动与之相应的社会变革的政治哲学。其基本思想是:站在消除性别歧视的立场上,用男女平等的观点、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思考妇女平等和解放等相关的社会现象。当代女
男性中心:当代女性文学的话语背景
作者:
陈载舸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灵魂
话语背景
社会主要矛盾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西方女权主义
人的生存处境
男性中心
女权意识
人权宣言
描述:
男性中心:当代女性文学的话语背景
插上理性的翅膀
作者:
曲雯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传授系统
妇女理论研究
中国妇女运动
基础理论知识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学
群体发展
女性文化
女大学生
代际传递
描述:
插上理性的翅膀
对话李小江:妇女地位不如毛时代?
作者:
高艳平
来源:
社会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妇女解放
女性研究
西方女权主义
全职妈妈
全职太太
性别立场
妇女社会地位
女性地位
社会观察
描述:
与西方的不同,我们的妇女解放被纳入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具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妇女的社会资源都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多很多。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职业前景不错的女性离开职场,做起了全职妈妈、全职太太;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也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的两次调查中,认同"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比例不降反升,男性和女性均提高了8.1和8.8个百分点。这些迹象似乎表明,传统性
男性在中国妇女运动兴起中的作用
作者:
范红霞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缠足会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参政
神州女报
中国女学堂
潘基文
西方女权主义
女子世界
描述:
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是男女两性共同的事业,没有男性的改变和参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性别平等问题。2014年9月,联合国发起"He For She"(他为她)全球倡导活动,旨在通过男性声音来阐述女性赋权与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呼吁男性参加到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的运动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表示赞赏潘基文秘书长发起的"他为她"倡议,希望越来越多男性参与进来。
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与第二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
作者:
一丁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存在主义
西方女权主义
国际妇女运动
第二次
浪潮
西蒙
女性特征
第二性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又有译为西蒙娜·德·波伏娃或西蒙·波娃)是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经过近4年的思考、总结和撰写,于1949年出版了她著述中代表作《第二性》。这本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是对近代女权主义运动和理论的精辟总结,被誉为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第二性》不仅对第二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当代妇女运动理论产生极大影响。
女性绘画刍议
作者:
刘晓陶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理论
妇女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
绘画
仕女画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绘画根植于西方的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要研究女性绘画必须首先研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女性主
西方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作者:
黄育馥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家务劳动
社会运动
理论流派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妇女就业
社会作用
社会地位
西方女权运动
描述:
女权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为争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开展的运动。它的目的通常是要消除父权制的影响,改变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利地位,更充分地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从18世纪末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到现在,两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日趋重要。本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而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又与其他一些社会运动逐渐结合,从而扩大了影响。与此同时,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内,女权运动也取得了发展。马
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
作者:
季明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理论
资本主义
妇女解放
社会主义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
家务劳动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
描述:
本世纪60年代后在欧美诸国兴起了新的(?)活力的社会思潮——女权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聚散离合,历在当今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得更加紧密。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基本原理加以(?)指出,当今妇女解放除应继续遵循马克思提示的两个基本条件(消灭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外,还应注重妇女自身醒悟与斗争等文化条件及社会制约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