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萧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生”与“死”
-
作者:
郭灵云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生存
萧红
死亡
女性形象
-
描述:
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在小说《生死场》中塑造了众多生活暗无天日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面对生存困境时苦苦挣扎,承受着心灵和肉体上的巨大苦难。萧红将自己身为一个女人体会到的父权社会中的苦难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描绘,将男权社会对女性造成的残害表现得淋漓尽致。
-
炙热和悲凉的精神家园*——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
作者:
江涛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萧红
人性关照
-
描述:
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性作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她们以天生的敏锐的洞察力将女性主体的切肤体验推向了男性从未抵达过的深刻之地。在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用
-
关于死亡的女性书写——《生死场》与《生死十日谈》比较研究
-
作者:
王艳丽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惠芬
《生死场》
死亡
萧红
《生死十日谈》
-
描述:
萧红的《生死场》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是相隔近百年东北女作家表现东北乡村生死主题的两部小说。两部小说的异同展现出东北农村近百年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变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世界的变化;而在文本中体
-
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比较研究
-
作者:
金香丹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屠格涅夫
呼兰河传
萧红
猎人笔记
比较研究
-
描述:
萧红(1911-194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东北作家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猎人
-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鲁楠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美
痛彻心扉
人生际遇
民族危亡
人生旅途
萧红
国家危难
《黄金时代》
形象分析
令人
-
描述:
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族危亡,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追求刻骨爱情,有人在抗争中期盼家园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
-
穿过不仅是爱情的漫长旅程
-
作者:
阿切
来源:
中国三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水围
许鞍华
女人四十
《生死场》
女权主义
萧红
《黄金时代》
胡风
李樯
《呼兰河传》
-
描述:
赞誉的女性导演,她不堆砌偏狭的女权主义,其风格让人想起胡风对萧红名作《生死场》的评论,充满“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有“非女性的雄迈的胸襟”。在其收获赞誉最多的《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电影中,女性形象始终生动,
-
自由一瞬,珍贵如金
-
作者:
尔东
来源:
中学生百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萧军
许鞍华
王志文
爱恨情仇
卧床期
萧红
《黄金时代》
李樯
呼兰
-
描述:
《黄金时代》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大的时代背景,给我们描述了女作家萧红的一生,她这一生的爱恨情仇和属于她的黄金时代。而导演许鞍华用一贯擅长的女性视角在淡淡叙述着她这一生的转折,穿插着友人对萧红的点滴回忆,一个活在文字背后的女性形象也变得生动起来,或许这是许鞍华理解下的萧
-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韩立群《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
-
作者:
李玉明
秦丽萍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精神历程
苏青
基本脉络
娜拉
女性文学研究
现代中国
萧红
庐隐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韩立群的《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下称《历程》)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一个有待深化的课题,它关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其背后更是观念更新和变革的问题,为此,作者构建了一个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坚实而严谨的结构框架,并力图梳理、辨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而其探究的重心则是中国现代女性的发展和出路问
-
探析中韩女性文学对比研究
-
作者:
徐珊珊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论文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比较
中韩
现代文学
萧红
生死场
人间问题
姜敬爱
-
描述:
一、引言在中国,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但是其终点在文学界有两种看法,大陆学界倾向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港台、海外学界倾向于延续至今。而韩国文学界将文学史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以1898年甲午战争为分界,甲午战争之前为韩国古典文学,1898年甲午战争到1916年为韩国近代文学,韩国现代
-
“对话”的艺术——评张莉《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
作者:
景欣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著述
张莉
文学传统
盛可以
实证化
女性写作
当代文学研究
萧红
性别研究
迟子建
-
描述:
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同时也为处于“困顿”期的性别研究、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可能,是当前文学研究日趋实证化、“知识论”和“制度化”1倾向中尤为珍贵的异质之音。一学术场域的传承与僭越《姐妹镜像》整本书的讨论紧紧围绕女性写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