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简·爱魅力新探及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作者: 李丽梅   来源: 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文学形象   罗切斯特   简·爱   莎士比亚   完美结合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形体美   精神美  
描述: 在中外文学形象的长长行列中,堪称美的女性形象繁若群星。如世界一流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曹雪芹等都为读者塑造出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她们或以俊美的容貌、或以坚强的意志、或以聪慧和才干,令人欣赏、喜爱、赞叹、折服,无疑她们都是美的,都具有强烈的美感作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透析
作者: 杨超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析   绅士们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职工学校   莎士比亚   西亚   人文主义   讽刺喜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透析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作者: 胡光全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形象塑造   悲剧   人文主义思想   人物描写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戏剧性的独白  
描述: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莎士比亚喜剧浪漫风格透视
作者: 王维昌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冲突   自然环境   艺术风格   阿里斯托芬   爱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喜剧艺术   浪漫风格   莫里哀  
描述: 相抗衡的境界。”正由于此,对于艺术家的风格的探讨,历来受到评论界的密切关注。关于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评论界似乎已经达成“共识”:“莎士比亚喜剧是诗意的,缠绵的,罗曼蒂克的”;对于莎
论萧伯纳的女性观
作者: 李婧怡   孙媚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伯纳   社会意义   创造进化论   女性观   女性角色   莎士比亚   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生命力  
描述: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52个剧本,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萧伯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性格的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似乎比男性角色更有感染力。
巾帼英雄竞风流——献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作者: 郭嘉   李保奇   曹武卫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头企业   教育中心   联合国   莎士比亚   科技示范基地   农村剩余劳动力   郑州市   河南省   合作社   女性  
描述: 前言莎士比亚说:女人是显示、包藏及滋养整个世界的书籍、艺术及学院。哈尔格罗夫说:女人是世界之诗──晶莹、发光、谐和,她们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女性不仅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与方式承担着创造一个新世界
试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潘薇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爱情   喜剧   妇女解放   人文主义理想   新女性形象   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思想   个性解放   莎士比亚   福斯塔夫  
描述: 莎士比亚,不是想给你的名字招嫉妒 我这样竭力赞扬你的人和书: 说你的作品简直是超凡入圣, 人与诗神怎样夸也不过分。 …… 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妙趣无穷的《无事生非》
作者: 边媛媛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同特点   艺术生命力   喜剧手法   狄克   爱情故事   莎士比亚   无穷   女性形象   改变态度   次要人物  
描述: 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曾被人称作“明媚娇艳的三联喜剧”,而《无事生非》则位于这三部喜剧之首。《无事生非》之所以具有艺术生命
一样钟情,两样风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作者: 李雪枫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女主人公   主人公形象   爱情悲剧   主要表现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孟称舜   女性形象   必然胜利  
描述: 《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明末孟称舜所著的一部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前期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喜剧风格的悲剧。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主要表现人文主义爱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必然胜利;孟称舜则通过申纯和王娇娘
巨人·恶人·美人——换一种眼光看蓓基和麦克白夫人
作者: 苏菲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文学传统   蓓基   麦克白夫人   丈夫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   萨克雷   野心家  
描述: 在文学这块领地上,我们不难开出一系列男性野心家的名单,然而要在同样的领域里举出女性野心家形象,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相反,为数不多的女野心家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为长长的人物形象画廊涂上一抹夺目的异彩.这里要提出来加以考察的仅仅是其中的两个:《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和《名利场》(萨克雷著)中的蓓基.爱情、婚姻、家庭历来是女性形象存在的固有天地.我们知道,整个漫长的文明史都是男性中心的社会历史.社会的分工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却出现了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奴役,“表现了人对待自身方面
< 1 2 3 ... 13 14 15 16
Rss订阅